第1077章 改变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铁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最重要的物资之一。
    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管仲为什么牛逼?
    因为他最早提出了“官山海”。
    到了汉武帝,又搞了盐铁专卖。
    说白了,就两字:搞钱!
    特别是在这个时代,铁就是钱!
    不过想要在大汉开挖铁矿,还有一道坎,那就是要先从朝廷手里拿到许可证。
    而想要从朝廷手里拿到许可证,最快捷的办法莫过于……
    许勋仰头看向兄长,一骨碌爬起来,凑上去,悄声问道:
    “兄长,这个,这个事情,四嫂她知道么?”
    冯君侯斜眼看了他一眼,问道:
    “什么四嫂?谁是四嫂?”
    “就是,就是张四嫂啊!”许勋比比划划,又指了指南边。
    冯君侯继续斜眼:“你觉得我应当让她知道不?”
    臭不要脸的!
    刚才话里话外,是不是想说张小四从中作梗,蛊惑会首让兴汉会掏钱?
    现在终于想起人家是你的四嫂了?
    许勋丝毫没有羞愧之意,甚至还理直气壮地表示:
    四嫂连孩子都给你生下来了,你还不想承认?难不成想做那薄幸之人?
    你不想认,你得问问会里的兄弟们答不答应?
    只是四嫂知道了,那皇家不就知道了?
    皇家知道了,那就相当于朝廷知道了。
    许勋又开始纠结起来。
    冯君侯看着他这副没出息的模样,这才悠悠地说道:
    “放心好了,我已经和你们的四嫂谈好了,让她向宫里给兴汉会争取三五个冶铁工坊的名额。”
    “要么在九原,要么在平城,看在兴汉会这么多年为国立功的份上,大概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许勋闻言,顿时大吃一惊:
    “三五个?!”
    他本以为能有一两个就不错了,没想到兄长的胃口比自己想像得要大得多。
    “那可是边地,又不是在关中。”冯君侯哼哼两声,“朝廷巴不得兴汉会往那边多投点钱粮。”
    在关中这种核心地带,连多圈点地都不行。
    但在边地,特别是汉胡杂居的地方,那就完全是两码事。
    从春秋战国一直到现在,不管哪朝哪代,各种各样的移民实边就没有停止过。
    “大送”以前的华夏,一直有着极为强烈的拓土开疆意识。
    更别提大汉这种大一统王朝。
    光是汉武帝,就不知往边郡塞了多少万人。
    当然,换成以前,想要在那边建立什么冶铁工坊,那是根本不可能。
    毕竟靠近胡地,汉胡杂居,真要在边地冶铁,铁器就很容易流入胡人手里。
    前汉的时候,朝廷连平日里出塞的马的身高尺寸,都有着苛刻的要求,更别说是铁器。
    但现在又大不一样了。
    胡人?
    什么胡人?
    那不是劳力吗?
    听说朝廷已经有人上奏说兴汉会违背丞相的政策。
    说好的汉胡一体,兴汉会却年年都在做买卖劳力这种黑心生意……
    幸好天子英明,没听那些迂腐之言。
    不然你以为皇家在南中的甘蔗园,陇右的养马场,凉州的工坊,都是凭空把东西生产出来的?
    自从冯鬼王拿羊毛织出毛料以来,大汉对牧场的渴望就越发强烈。
    九原和平城那么好的牧场,大汉是不可能放弃的——没有牧场,哪来的战马?
    哪来的……毛料?
    不但不能放弃,而且还要加强管理,所以实边屯垦势在必行。
    就算是在大一统时期,从关中往九原运送物资,都是沉重的负担。
    更别说现在天下还没有统一。
    所以想让马儿跑得快,不但要喂草料,还要喂精粮。
    既然想让兴汉会下大力气屯垦边地,朝廷给不了什么物资,总能给点优惠政策吧?
    不说像前汉那样,国家补贴几年粮食什么的。
    就算是要我们自己动手,自力更生,好歹也得给几个冶铁工坊的名额。
    这些工坊冶炼出来的铁器,就可以用来打造农具。
    八牛犁这种大铁疙瘩,那可不是一般人所能用得起的。
    但用在边境这种广阔天地,最是合适。
    只要用上了八牛犁,用不了几年,边地就可以丰衣足食,甚至还可以为驻军提供粮草。
    一举数得,岂不妙哉?
    虽然许勋已经提前知道了那边有铁矿,但听到冯君侯这番话,仍是一愣一愣的。
    这个话……听起来很有道理啊!
    要是换了我,我也巴不得兴汉会能在边地大干一场。
    反正只要许了几个工坊名额而已,不但能让边境安宁,而且还能获得广阔的牧场,同时还能减轻中央对边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