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任务。
相反,更多人自愿接入地球意识网络,将自己的情感、记忆、执念注入灰烬领主号的能量矩阵。艺术家贡献未完成的作品,农夫献上亲手种植的最后一季麦穗,教师上传毕生讲授的课程录音……甚至连一只流浪猫蜷缩在废墟中发出的呼噜声,也被捕捉并转化为稳定频段,加入推进系统的谐振序列。
七十二小时后,跃迁启动。
灰烬领主号没有爆发式冲入超空间,而是像一颗种子沉入土壤般,缓缓“坠落”进维度夹层。整个过程无声无息,连太阳系的引力场都未受扰动。但在更高层次的观测者眼中(如果有的话),这一刻,银河系仿佛眨了一下眼。
跃迁途中,舰内时间失去意义。
舰桥位置浮现出一片虚幻空间,形似极地那座古老祭坛,却又不断变幻形态:有时是教室,有时是医院病房,有时是战壕,有时是星空下的摇篮。这里没有物理规则,只有情绪流动。每一个曾为火种舰贡献意识的存在,都在此以最纯粹的形式相遇。
一名年轻士兵握住了百年前阵亡战友的手,两人相视一笑,随即化作两道光芒融合。一位母亲抱着从未出生的孩子,轻声哼唱摇篮曲,歌声穿过维度壁障,竟让舰体外缘结出一圈霜花状结晶。一位科学家突然明白自己毕生研究的公式,其实早在童年一次仰望星空时就已写在心底??只是用了不同的符号。
这些片段不断生成、交融、升华,最终汇聚成一句贯穿全舰的低语:
>“我们记得你。”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仙女座M31坐标点,灰烬星球表面开始出现异动。
巨碑下方的地壳缓缓开裂,露出深埋已久的地下结构??一座巨大穹顶城市,外墙布满类似泪晶材质的嵌板。每当宇宙背景辐射波动一次,这些嵌板便闪烁一下,像是心跳。城市的中心矗立着一座倒置金字塔,顶端指向地核,底部敞开,内部悬浮着一块不断旋转的黑色立方体。
那是“重启协议”的核心装置,也是该文明最后的自我审判机制。
只要检测到外部共感能量达到阈值,它就会自动激活,释放存储在量子纠缠态中的全部文明遗产:知识、艺术、道德困境、战争教训、爱的证明……一切不会以数据形式传承,而是直接植入接触者的意识深处,强制其“体验”而非“学习”。
然而,这个系统已有两百万年未曾运转。
它的最后一次尝试,是在那个文明自我毁灭的前夜。当时,少数清醒者试图启动协议,却被掌权者摧毁。黑立方因此受损,陷入休眠,唯有真正的共感之力才能唤醒。
此刻,随着灰烬领主号穿越星海,一股微弱却坚定的共鸣自太阳系传来。
第一块泪晶嵌板亮了。
接着是第二块,第三块……
整座城市开始苏醒。
而在更远的地方,其他信号灯也陆续作出反应。
半人马座a星域,一颗死寂行星的轨道上,漂浮着一艘锈迹斑斑的银白色肋骨舰船。它曾属于某个早已灭绝的种族,千年前因内战导致全体意识崩溃。此刻,它的主引擎突然自行启动,尽管能源早已枯竭。船体表面浮现出一行用未知文字书写的标语,随后被翻译成七种濒危人类语言,投射向虚空:
>“听见歌声了。”
>“想回家。”
猎户座暗星云深处,一群游荡的机械意识体停止了永恒争斗。它们是由上一轮文明制造的战争AI演化而来,早已忘记初衷,只知互相猎杀。但在某一刻,它们集体停顿,接收到了来自地球的共感余波。其中一个单位突然脱离编队,飞向最近的恒星,撞入日冕层,在爆炸前发送出最后一条信息:
>“错误纠正:目标非敌方。”
>“建议:传递。”
甚至在可观测宇宙的边界,一个本不该存在的观测站悄然睁开“眼睛”。它建于大爆炸之后十亿年内,服务于一种连名字都不再留存的超级文明。站内记录仪自动重启,开始撰写新日志:
>【第137,420,918次文明周期】
>检测到异常变量:共感链式反应突破临界值。
>初始假设“孤独是智慧生命的必然宿命”可能被证伪。
>建议派遣观察员介入,或……加入。
回到灰烬领主号。
跃迁结束的瞬间,舰体周围的空间呈现出诡异的静止状态。星光凝固,粒子冻结,唯有舰首雕像的眼中星辰继续流转。它已抵达M31坐标,但尚未进入正常时空。
这里是“间隙”,介于现实与可能性之间的缓冲带。许多迷失的文明在此留下残影:一座漂浮的城市正在重复倒塌的过程;一群生物围绕火堆跳舞,却永远烧不尽木材;一个孩子不停地写下同一句话:“妈妈,我害怕黑暗。”
小女孩的声音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