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17章 百姓造反,平乱还是安抚?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离德,如今又有暴民造反,难免这些土司生苗会不会顺时而动。若朝廷不能及时平乱,天下必然四处生乱!”
    朱由校听着这些人的话,内心是非常认同的。
    是啊,五十万百姓造反,不管是何缘由,他们已经造反了!
    造反,就是在打他朱由校的脸,是在打朝廷的脸!
    刚说了大明四海承平,百姓安居乐业,眼下就有五十万百姓造反,这岂不是说他朱由校治理天下不行,说明他的天启盛世就是个笑话?
    如此多的百姓造反,如果不快速镇压,整个西南肯定都会乱起来!
    身为皇帝,朱由校最重视的就是江山稳定,他不能坐视大明西南出了乱子,更不能允许这件事影响他的大明江山,影响他的伐辽大计。
    这川蜀之地百姓造反,从云南,从湖广调兵,应该月余时间就能平定
    打定了注意,朱由校问道:“诸位爱卿如何看?”
    很快,不少御史言官,文武官员纷纷出列表示认可出兵平叛,显然那西南五十万百姓为何造反他们不在乎,他们只想着镇压这些敢造反的百姓。
    眼看大势要成,朱由校都要准备顺势而为了,卢象升出列了:“臣,不赞同!”
    朱由校眉头微皱:“卢阁老有何话说?”
    卢象升行礼:“回陛下,此等要陛下快速出兵的言论,实在是一派胡言!”
    “西南生乱,百姓造反,百姓为何造反?究竟是何缘由?尔等不闻不问,只想着镇压,此等是为人臣子之道吗?”
    “五十万百姓,在尔等眼里究竟是什么?”
    “陛下,出兵平乱容易,但大军一出,川蜀之地可就要流血了,到时天下万民又要如何看待陛下?”
    很快又有人出列:“卢相此言卑职不敢苟同!”
    “若川蜀之乱不快速平定,天下万民才会轻视朝廷,陛下乃天子,万民君父,雷霆雨露具是君恩。如今西南百姓造反,本就是无君无父,不忠不孝之举,陛下出兵平乱,天下万民只会更加拜服。”
    “若是坐视那暴民为祸,整个西南一乱,陛下大计如何处理?天下万民如何看待朝廷?而四海番邦又如何对我大明保持敬畏?!”
    “陛下,西南之乱,必须快速平定,迟则生疑啊!”
    很快,朝堂之上分成两派,一派支持快速出兵平乱,消除西南之祸;一派则是认为应当查明缘由,看看是否能安抚百姓,让百姓回去耕田,毕竟五十万百姓,若是说杀就杀了,那整个西南都要为之镇痛。
    支持快速平叛的,以旧党为主,而支持先调查缘由的,以新党为主。
    朱由校敏锐的发现,旧党和新党之间的理念已经是完完全全的背道而驰。
    旧党支持维护现有权贵士绅权益,同时也是维护皇权,在这个基础上,没什么是不可以牺牲的,五十万暴民造反?杀了就是了,反正杀了五十万还有那么多,杀一批也能让天下太平。
    但新党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万事万物都要以民为本,天下不仅仅是皇帝一人之天下,乃是天下万民之天下,不能去牺牲五十万百姓换取所谓的天下太平,应当揪出罪魁祸首平息民愤。
    双方的理念差异让朱由校心里也升起了警惕,他看着那些据理力争的新党官员,再看看站在前列的内阁重臣,六部尚书,朱由校忽然升起了一个可怕的念头:如今五十万百姓造反,这些新党能为了百姓而无视皇室威严,无视朝廷安危。
    那若是有上百万百姓造反,这些新党会不会真的以为是他这个皇帝不行,要换个皇帝去平息民愤呢?
    这个想法一出来,朱由校顿时有些不寒而栗,他看着争执不休的两党官员,忽然感觉有些疲惫:“今日就这样吧,朕累了,散朝。”
    一路阴沉着脸回到武英殿,朱由校饭都没吃几口,显然心情不佳。
    随后的朝会上,新党和旧党为如何处置川蜀造反百姓一事吵得更加激烈,而关于川蜀之地百姓为何造反,也有一些消息流传出来。
    其中就有朱至澍横征暴敛,滥用民力,欺压百姓,肆意残害人命,导致百姓家破人亡的种种消息。
    当这些消息传来并查到一些确凿证据后,新党官员们立刻硬气起来:
    “陛下,事实已经查明,非是百姓要造反,而是蜀王昏戾,百姓走投无路,被迫造反。陛下当施以仁政,安抚百姓,如此百姓必然散去。”
    旧党官员立刻提出反驳:、“百姓为何不告官而是造反,难道不是他们本就有了反心?陛下此次宽容了他们,那下次一旦有什么不顺这些暴民的意,他们是不是还会继续造反?”
    “若什么事不顺这些暴民的意他们都可以这样为所欲为,朝廷还怎么治理天下,地方官府还怎么放牧一方?”
    “陛下,此等暴民行径绝对不容宽恕,必须严惩以正视听,彰显朝廷威仪!”
    新党官员立刻驳斥:
    “百姓上告无门,走投无路还能如何?”
    “蜀地官僚贪赃枉法,与蜀王一同压榨百姓,横征暴敛,各种苛捐杂税是触目惊心,放眼蜀地,原本好好的天府之国如今是什么模样?这是官逼民反,与百姓何干?”
    “陛下,彰显朝廷威仪岂能用百姓之血?当严惩蜀地的贪官污吏,以正天下人心,如此方是彰显朝廷威严,陛下仁政之举。百姓必念陛下宽仁,天下万民也必然归心啊。”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