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引路人?!”
掌灯忽而记忆起来,魂灵入关之后都需鬼差押送,但押送只是其一,引导才是最为关键。
魂灵闹事并不可怕,可怕的魂灵走失。
自古以来,凡间闹出过许多可怖的鬼怪之事,这其中大部分的鬼类都是在半路上走失的。凡寿终正寝之人,弥留之际自会有鬼差侍候接引;而那些横死之人,因超乎定数,鬼差自然不能提前预知,这时候的魂灵那可是相当“自由”的。
他们很少会呆在原地等候,往往会四处游荡。而那些稍有道行、稍有神智,或者怨念极深的魂灵,自知会有鬼差来收押,于是开始四处逃窜。其时,更为了掩藏真实行踪,从而大肆的引起凡间动乱。
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鬼怪只是闹腾,而不轻易伤人的缘故。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死去之后都由鬼差押解。
寿终正寝的魂灵在弥留之际时便能感受到来自地府的接引气息。届时,只需循着气息前行便能顺利进入冥府阴界。
需要鬼差们仔细押解的情况并不多见,除去捉拿那些横死的魂灵之外,还有三个特殊的日子:清明、中元、寒衣。
这三个日子都是有些由来的,掌灯以前也听地藏王菩萨提起过,因而还记得些。
......
清明。
据凡间记载,在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生活艰苦。
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行动。
随行大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行大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
而后,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他得知真相之后,默默的流下了眼泪。
多年之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凡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的文公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
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悄悄的带着母亲去到“绵山”隐居去了。
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然离去。绵山之处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其时,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烧遍绵山,却依然没见介子推的身影。
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
文公见状,恸哭。
装殓时,又从树洞里发现一纸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为纪念介子推,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
掌灯听后很纳闷,因为地藏菩萨很少会提及凡尘之中那些真假难辨的奇闻轶事。
“因为介子推和她母亲的魂灵一直都没能拘回来。”地藏王菩萨如是答。
“为什么?”掌灯讶异,介子推和他的生母只是一介凡人,还没听说凡人的魂灵有拘不回来的。
“他们变作那颗柳树了?”掌灯大胆的猜测。
地藏王菩萨并不答言,只是再说“娃娃,任何事情,细想之下也有些意思的。”
掌灯皱眉,装做思考。
“大火烧起之后,介子推的第一个想法便是把母亲送出去。百善孝为先,介子推是个贤臣更是个孝子,绝不会让母亲跟着自己受苦遭罪。”地藏王菩萨微微点头,“可是,他们走不出去。”
“火太大了吗?”那时的掌灯十分“受宠”,地藏王菩萨基本不让掌灯进行深思。
“只是其一。”地藏王菩萨的脸色沉了下来,“他们出不去了,因为他们看见了大火之中的绵山。”
“大火之中的绵山?”掌灯疑惑更甚,“什么意思呢?”
掌灯的记忆到此为止,好像地藏王菩萨解释过,好像又没有解释过......
......
中元节。
凡间也称七月节。
相传,每年从七月一日起,阎罗王便会下令打开地府之门,让那些终年受苦受难,禁锢在地府的冤魂厉鬼走出鬼门关,获得短期的游荡,享受人间血食,所以人们称七月为鬼月。因此,人们认为七月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迁移。
据说,当时佛陀的弟子“大比丘目犍连”施展天眼神通,见到他死去的母亲。却发现母亲已经因为生前的种种罪行而堕入饿鬼道,变成了喉咙细如苇管,肚子却如水缸般巨大的饿鬼。
目犍连找到母亲,用钵盆装满饭菜给她吃,而饭菜刚到母亲眼前就变成一堆火炭。目犍连只好向佛陀求救。
佛陀被目犍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