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二七章 圣意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赶往瀛洲岛去,回归原来郭小武在瀛洲岛的建制。
    然而,令杨振始料未及的是,就在郭小武率队南下登州水城的次日,他就又亲自带船回到了双岛湾,跟他一起过海前来的有方光琛、李吉以及朝廷派来传旨的钦差。
    方光琛和李吉,之前奉了杨振的命令,陪同入京安置的倭国后水尾天皇政仁到京师公干去了。
    他们一去两个来月,趁着过年的时节,将京师里该打点的朝臣与内廷太监们都打点了一遍,该安排的事务也都安排完了。
    到了二月里,杨振交办的大事已经尘埃落地,他们也就跟着前来金海镇传旨的钦差一起,从京师到天津,从天津到河间,再到来州,然后经登州回到了旅顺口。
    而他们之所以能够夹杂在传旨钦差的队伍里一同回来,则是因为这个传旨钦差不是别人,还是上次前来金海镇商议辽东决战之事的兵部山海关分司郎中沉迅。
    二月初七日午后时分,杨振闻讯亲自带人带马赶到了双岛湾,一路将再次来到金海镇的沉迅,以及陪同沉迅回到金海镇的方光琛、李吉二人迎回到旅顺南城的总镇府。
    沉迅这次再来,不光是正式向杨振以及金海、登来二镇传达了崇祯皇帝钦命他们在四月底前,联合辽西兵马,共同出兵北伐清虏、收复辽沉的旨意,而且还给杨振带来了其他许多“好消息”。
    “都督,圣上的旨意,朝廷的旨意,沉某人方才,可已经正式传达给都督和诸位总兵了。为了督促都督按时进兵,内阁原本是有意往都督你这里,另派监军人选的。”
    再次来到金海镇的沉迅,在杨振的面前显得从容多了,不过说话老是说一半,喜欢故弄玄虚的毛病还没改。
    “监军人选?”
    “没错。”
    “内阁原想派谁来?”
    “兵部职方司主事马绍愉。”
    “原来是他呀!”
    “都督知道他?”
    “以前偶尔听人说起过。”
    杨振当然知道这个马绍愉,不过他并不是听别人说的,而是他在前世的时候从松锦大战的史料中看到的。
    而且知道此人跟张若麒一样,也是一个纸上谈兵头头是道,虽有知兵之名,却无知兵之实的人物。
    朝廷上,真要是把这样的人物,弄到自己这边来当监军,那自己也只能先想办法把他弄死再说了。
    好在沉迅话里有话。
    而且为了预防这样的结果出现,杨振早已经未雨绸缪了。
    杨振让方光琛、李吉前往京师公干,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借着拜年的名义,去给陈新甲、沉迅、张若麒以及王德化、王承恩、褚宪章、杨朝进等人送礼去了。
    有的时候,送礼不一定能办成好事,但是却可以提前预防坏事。
    这次就是这样,杨振在迎接沉迅一行人的时候,并没有见到什么不认识的马绍愉,皇帝的圣旨里面,也根本没有提及要派监军前来监督自己的意思。
    所以,杨振表现的很澹定,一点也不急。
    果然,沉迅见杨振并没有如他预期的那样讶异,当下呵呵一笑,自己把结果与原因说了出来:
    “不过呢,陈本兵是完全信赖都督的,所以在朝会上建言说,都督用兵,最善于出奇制胜,若是派文臣监军,坐镇督促,反有可能乱了都督的谋划,乱了金海镇的阵脚。
    “都督兵马主力隶属京营建制,已有山海关兵部分司临机督战,并无须再派文官位临军前。因此,圣上思之再三,最后叫停了金海镇监军之议,已将马绍愉改派宁远。”
    虽然杨振已经断定朝廷不会往自己这边派文官监军,但是听完沉迅的这番话,还是暗自松了一口气。
    与此同时,他从沉迅的话里面,也十分敏锐地注意到了崇祯皇帝的态度。
    “这么说,圣上原有此意?”
    “实话说,圣上原有此意。”
    “嗯。”
    面对沉迅的答复,杨振已经认识到,崇祯皇帝对派设金海镇文官监军的意愿,应当是很强的,否则以沉迅以往说话的谨慎,不会轻易这样回答。
    也因此,杨振的脸色渐渐沉了下去。
    金海镇的兵马战船在壮大,管辖区域也在变大,杨振的实力跟三年前相比,绝对是天翻地覆今非昔比了。
    然而杨振实力增强的同时,也不必可避免地会招致皇帝的猜疑与忌惮。
    也幸好,金海镇的实力再怎么强大,对于京师来说,也形不成直接的威胁,所以,崇祯皇帝目前尚能容忍他的飞速壮大。
    但是,同时,杨振也越来越能理解崇祯皇帝以及远在京师朝廷的文官大臣们,为何这么着急要自己和辽西的洪承畴、祖大寿一起出兵跟清虏决战了。
    杨振一边琢磨着这些事情,一边沉默了下来。
    沉迅见杨振什么不语,仿佛心事重重,显然也意识到眼前的杨振心思在想些什么,于是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