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八七章 六奠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超出金海东路自身的权限范围,祖克勇也必不会再派人护送信使来新义堡。</P>
    没过多久,祖克祥就领着一高一矮两个汉子,进了杨振的大帐。</P>
    杨振未着甲胄,只穿着平常便服,盘腿坐在大帐中间靠里一架屏风前面的长榻上,看着他们拜见行礼。</P>
    其中个头较高、留着络腮胡的壮大汉子,进来时甲胄未去,见了杨振本人,立刻取下头盔,就势抱在怀中,随即单膝跪地,俯首说道:</P>
    “卑职金海东路祖总兵麾下,歇马山游击葛朝忠,拜见都督!”</P>
    声音粗豪,略带沙哑,显然是最近东奔西跑,没少劳累。</P>
    葛朝忠话音一落,另一个矮了点、但看起来带了几分文气的八字须男子,双膝跪在地上,叩首说道:</P>
    “卑职金海东路秀岩参将府坐营佥书都司刘文炤,拜见都督!”</P>
    杨振听完他们报了军职与姓名,当下立刻就知道他们二人,都是各自上官的心腹属下。</P>
    葛朝忠这个名字,杨振是知道的,祖克勇上报的许多立功文书里,都有这个人,而且也知道他是最早跟随祖克勇出宁远的那批人之一。</P>
    他们这些人出身辽西的祖家军,虽然自打当年离开宁远以后,他们一直都在杨振军中效力,但是他们并不直接效忠于杨振本人。</P>
    而杨振也很少隔着祖克勇,亲自召见他们,或者直接传令给他们,安排他们做这个做那个。</P>
    一方面,是杨振觉得没有必要,只要祖克勇本人对自己忠心效力就行了。</P>
    另一方面,自然是为了避嫌,免得其他人多想。</P>
    毕竟,早期杨振麾下的各路人马里面,可不只是祖克勇一个有私兵。</P>
    甚至可以说,最早的暂编宁远先遣营里面,几乎个个都是私兵。</P>
    再后来的宁远团练总兵和征东先遣营时期,情况略好一些,但是夏承德和吕品奇所部兵马,也是私兵。</P>
    包括后来陆续并入的其他各路人马,仇震海的,俞亮泰的,胡长海的,高成友的,甚至是袁进的,沈志祥的,一开始都是兵为将有的私兵。</P>
    包括杨振本人,如果没有一个公心,他也是一个兵为将有的私兵头子。</P>
    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动了一个人的私兵,其他人都会产生警惕,提防,甚至是恐惧心理。</P>
    然后就会产生无休止的勾心斗角与内耗,再想团结对敌就难上加难了。</P>
    但是,以防金海镇以后,特别是兼领登莱镇军务之后,杨振也不会一直容忍金海、登莱二镇下辖各路继续兵为将有,各路人马全是私兵的情况存在。</P>
    对此,杨振的办法主要有三个。</P>
    其一,是不断加强对征东军的控制,并保持征东军的相对独立性。这是杨振麾下最强大的武力,是保证整个金海、登莱二镇大局在握的定海神针。</P>
    其二,是通过各路的一次次扩军,一次次调动,稀释掉各路将领麾下私兵的分量。</P>
    其三,就是推恩,通过分地代饷、眷属随迁以及鼓励与新移民联姻等办法,一步步打断私兵与其老上官的人身依附关系。</P>
    当然,如果说还有其他措施的话,那就是交给时间去消磨了。</P>
    人是会变的,只要有足够的时间,铁棒都能磨成针。</P>
    比如,祖克勇及其麾下原有的三百来人,这几年来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大战,伤亡早超过了三分之一,然后又经过一次又一次补充和扩军,原来剩下的小二百私兵,如今早已经分散到大几千人中去了。</P>
    虽然这小二百人中的绝大多数,都成为了金海东路麾下各营的游击、守备、千把总之类的将佐武官,但是再往下,他们下面数以百计的棚长、超过千人的伍长,以及数以千计的营兵和屯兵,则几乎都是从金海镇的移民屯垦户口中征召的,他们可就不是各路将领的私兵了。</P>
    他们本是关内的流民,从登莱渡海,来到金海镇垦荒,地是总镇府做主分给的,契书是总镇府做主签发的,应征入伍后家里的田税是总镇府做主豁免的。</P>
    除了在军中他们必须服从军法听从上官号令指挥以外,他们在军中的上官甚至都不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