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毡帽,额上压着几张画着符的黄纸,垂在脸上。做着赶尸者生意的旅店,一年到头不关大门,白天是当然不关的,夜里也不关。
至于蛊婆,更是令人闻风丧胆。
放蛊是一种古老的黑巫术,是楚巫文化的一部分。
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左传》中就有关于蛊的记载。
宋人郑樵所著《通志六书》里甚至记录了制造蛊毒的方法,大意是说,将各种毒虫集中在同一器皿之中,任其互相袭击与吞食,最后存活下来的就是蛊,即毒虫之王。
历朝历代官府都针对制造蛊毒行为有非常严厉的刑律,故放蛊巫术完全处于秘密状态,历代志书史记,关于蛊毒的记录数量虽然不少,总是寥寥数语,并且语焉不详,这就使蛊婆(草鬼婆)与蛊毒变得更加诡秘。
对于蛊婆旧时有多种方法识别真假。
按《永绥厅志·卷六》的记录,真蛊婆目如朱砂,肚腹臂背均有红绿青黄条纹,没有就是假的;真蛊婆家中没有任何蛛网蚁穴,而该妇人每天要放置一盆水在堂屋中间,趁无人之际将其所放蛊虫吐入盆中食水,否则就是假的;
真蛊婆能在山里作法,或放竹篙在云为龙舞,或放斗篷在天作鸟飞,不能则是假的。所有的真蛊婆被杀之后,剖开其腹部必定有蛊虫在里面,若没有就是假的。
清嘉庆之前,苗人捉到蛊婆格杀勿论,后来不知何故,不敢再杀而是卖于民间,放蛊之术得以流传。
一般说来,蛊术只在女子中相传,如某蛊妇有女三人,其中必有一女习蛊。也有传给寨中其他女子的,如有女子去蛊婆家中学习女红,被蛊婆相中,就可能暗中施法。
突然在某一天毫不经意地对该女子说:”你得了!”该女子回家之后必出现病症,要想治疗此病,非得求助于蛊婆,蛊婆便以学习蛊术为交换条件,不学则病不得愈。
因为一切在暗中进行,传授的仪式与咒语,外人无从得其详。
每个蛊婆都设有自己的蛊坛,藏在山涧、溪流或家中的隐蔽处,蛊婆需要非常谨慎地保护它,因为蛊坛一旦被外人发现,蛊婆自己命将不保。
传说曾有蛊婆设坛在家,某天趁无人时用热水给神偶沐浴,不料被自己的小儿子看见。第二天,蛊婆上山砍柴时,孩子不知利害仿效母亲给神偶洗澡,结果因水温过高将附有蛊妇之魂的神偶烫死。
再说那蛊婆在山中劳作,猛然间感到心促气短力不能支,心下明白定是蛊坛出了问题,不敢有半点延误,赶快回家沐浴更衣,收拾停当静卧床上,不过一个时辰已经气绝。
相传蛊妇放蛊中一人,可自保无病三年,中一牛,可保一年,中一树,可保三个月,如不放蛊,蛊婆自己就要生病,连续三年不将蛊放出去,蛊虫不得食就会伤害蓄蛊人。
动物之中唯有狗不能放蛊,蛊婆怕狗也不吃狗肉。
至于落洞女,则相对比较神奇,虽然没有蛊婆和赶尸人的影响力强,但是也绝对是非常神秘的事情,至今都没有人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无缘无故之间,女孩子就觉得已经把自己许给了神,她整天生活在幸福的幻想里。她的心上人是不食人间烟火却救人于水火的。
,因此她不再为世俗的任何男子动心,只需小心地保护好自己的美丽娴静,等着她的神选好了吉祥的日子来迎取她
女孩子的父母,也只能将其喜爱之物作为嫁妆,在洞口焚烧,算是为女儿办了个体面的婚礼。
湘西有无数大大小小的神秘洞穴。仿佛冥冥中传来洞神的呼唤。
落洞的女孩子十有八九必死无疑,偶尔也有能活着回来的,也会变成痴颠。仿佛精神已被洞神诱惑带走。
这些事情都是在苗疆令人闻风丧胆的东西,到了那里绝对要小心。
一连坐了一天一夜的车,我们才到了叶蓁蓁他们所在的地方,下了车之后,卢志带着我随便吃了一些东西,就立马打车赶向了叶蓁蓁还有老刘刀他们所在的地方。
跟着卢志,我们居然已经走到了乡下,叶蓁蓁和老刘刀正住在乡下等着我。
又走了大概半天的路,卢志看着眼前的小村子,才告诉我,到了。
然后他带着我走到了一家小竹屋那里,叶蓁蓁正坐在门口无聊的晒着太阳,脸色非常难看,一片苍白,黑眼圈也很重。
当察觉到我们的脚步时,叶蓁蓁抬起头看到了我,顿时眼眶都红了起来,直接跑向了我,一下扑到了我的怀里。
她用小粉拳捶着我,嘴里还喊道:“你这个不负责任的家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