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女儿“叛逃”美国的无奈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的死是可怕的,这是我人生经历的第一次和唯一可怕的死亡。”在赫鲁晓夫时代,斯维特兰娜依然受到优待,享受公车和别墅的待遇。不过在反斯大林运动开始后,她曾经上书要求放弃部分特权,在1957年,她决定放弃父亲的姓,而改用母亲的姓阿利卢耶娃。她写道:“我不能再用这个姓了,它固有的‘钢铁’之声刺痛了我的耳朵、眼睛和心脏。”
    “红色公主”在印度“叛逃”
    正当斯维特兰娜处于极度空虚之际,印度人布拉耶什·辛格走进了他的生活。辛格是印度一个富有王公的儿子,他在28年前成为共产主义者,后来加入印度共产,党。1963年,斯维特兰娜和辛格在给高干和“世界各国爱好和平的友人”专用的医院相识,并且坠入爱河。
    但是,当时的苏联领导人柯西金反对她嫁给一个外国人,在和斯维特兰娜的见面中,柯西金情绪激动,张口对那个病中的印度老男人开骂。他说,一个健康、年轻和运动型的俄罗斯女人应该找一个俄罗斯男人。“大家”都反对她和辛格结婚。他无论如何不会同意。这种政治对爱情的干预可能是促使斯维特兰娜后来叛逃的重要缘故。
    在反复拉锯中,由于辛格身患肺结核,不久就离开了人世。斯维特兰娜希望能够到爱人的故乡去,将他的骨灰撒向恒河。经过漫长的等待,柯西金终于同意了她的出国申请。去印度的那天,斯维特兰娜和自己的儿子女儿以及孙女话别,大家都没有想到,这一别就是18年。
    在印度的岁月中,斯维特兰娜坚定了自己放弃苏联的信念。1967年3月5日,斯大林的女儿走进了美国驻印度大使馆,并请求****。美国人紧急从中情局调来档案确认了她的身份,决定先让她离开印度,以防印度政府和苏联达成协议引渡她。斯维特兰娜先是去了意大利的罗马,在上飞机之前,美国陪同又一次问斯维特兰娜,是否后悔了,因为这个决定意味着她拆毁了所有的回头路。斯维特兰娜作出了答复:不后悔。她沿着通道,义无反顾地登上飞机。她从罗马转道瑞士,最终从瑞士转往美国。
    对于斯大林女儿的“叛逃”,世界各国媒体争相报道,它们把这看成是“红色公主”对自己父亲和国家的背叛。斯维特兰娜却把这次出走看得很简单,这只是她摆脱父亲阴影的一个步骤,她只是要过自由没有束缚的生活。
    悲喜交加的美国生活
    依靠写回忆录的稿费,斯维特兰娜成为了一个富有的人。世界各大出版集团争相要和她签订写书的协定,有些人甚至直接携带着装满美金的皮箱。这些书总共给她带来了超过150万美元的收入,她成立了一个基金会。但是事实证明,这位来自社会主义国家的公主不善于理财,这导致了她晚年生活的窘迫。
    在美国的早期时间里,斯维特兰娜选择定居在大学城普林斯顿。在此她度过了后半生不多的快乐时光,斯维特兰娜通常坐在凉台上的瑞士赫尔墨斯牌钢琴面前的矮凳上,打赤脚,身穿短裤和背心,夏日的空气中弥漫着刚修剪过的草地的芬芳。
    在这里她还遇到了一些非常喜欢的朋友,比如巴维尔·亚历山大罗维奇·恰夫恰瓦泽,他是一位流亡美国的格鲁吉亚公爵,过去彼得堡上层贵族的代表人物。其妻子妮娜·奥格尔季耶夫娜·罗曼诺娃是沙皇的侄女、格鲁吉亚地方长官的女儿。
    斯维特兰娜回忆:“我觉得自己完全没有做好准备去见如此尊贵的客人。”她飞抵机场以后,觉得双腿乏力。彬彬有礼的巴维尔想帮她提箱子,结果紧张的斯维特兰娜怎么也不愿意,表示:“我自己来!我自己来!”这让巴维尔感到诚惶诚恐。
    沙皇侄女妮娜的父亲奥格尔基·亚历山大罗维奇大公是被布尔什维克枪决的,妮娜幸免于难仅仅是因为她当时在英国读书。他们以贵族应有的气度迎接斯维特兰娜—非常殷勤亲切,但又保持着毫不造作的自尊。他们诚恳好客的态度很快就把历史、革命、暴力和琐碎的感情远远地抛到一边,一位做客的澳大利亚女记者很吃惊地看着沙俄贵族和斯大林的女儿谈笑风生。妮娜笑盈盈地回答:“这只有在美国才行,只有在美国才行!”
    然后在1970年,斯维特兰娜再次坠入了爱河,这次的对象是美国著名建筑师维斯勒·彼得斯。维斯勒的前岳母也是一位俄罗斯人,更为巧合的是,她的大女儿就叫斯维特兰娜。当她从新闻上看到斯维特兰娜来到美国时,她暗自在心中猜度也许对方会跟自己的女儿长得一样,她邀请斯维特兰娜出席了自家的晚宴。在派对上,斯维特兰娜对维斯勒一见钟情。很快,双方陶醉在了甜蜜的爱情中。3周后,他们举行了婚礼。
    婚后,斯维特兰娜在44岁高龄又生下了一个漂亮的女儿奥尔加,然而她却发现丈夫非常软弱,凡事都要听命于前岳母,这让她再一次感觉到受束缚。双方不断冲突以后,她又一次离婚了。
    离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