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的瑞士银行是如何助纣为虐的?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所以美国劝说英国和法国接受了瑞士的立场,还自我安慰说:“这总比什么都没有好得多。”结果瑞士最后向英、法、美归还了6000万美元,而按照盟军事先的估计,瑞士银行里共存有大约5亿多美元的纳粹黄金。
    二战中助纣为虐的瑞士银行
    瑞士银行通过隐匿这些来路不明的“纳粹黄金”,在战后着实发了一笔横财。其实早在二战进行得如火如荼时,瑞士就凭借中立国地位和完善发达的银行体系间接地帮过纳粹德国的大忙。
    由于战争原因,二战时黄金取代纸币成为各国间主要结算手段。瑞士是战争期间最重要的国际黄金交易地,各国纷纷向瑞士中央银行买卖黄金,以换取硬通货瑞士法郎。瑞士中央银行一味从中赚取巨额差价,至于贸易伙伴的黄金从哪里来,谁是这笔黄金原先的主人,则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时希特勒的帝国银行90%的黄金交易通过瑞士中央银行进行,仅1939年到1945年几年时间,瑞士中央银行就从帝国银行买入300多吨价值17亿瑞士法郎的黄金,其中100多吨价值5亿瑞士法郎的黄金,是纳粹从比利时中央银行里掠夺来的。
    在瑞士银行的“帮助”下,希特勒得到了宝贵的外汇,从而在世界市场上购买维持战争的重要物资,比如制造***不可缺少的贵金属铬、提高坦克装甲强度的钨。1943年,纳粹经济部长冯克调说:“如果失去瑞士这个外汇渠道,德国没办法把战争支撑到两个月以上。”而帝国银行副行长索性露骨地说:“瑞士允许自由的外汇交易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这是我们至今仍让它保持独立的一个基本原则。”
    除去对公交易外,瑞士银行还负责帮助纳粹高官保存私人财产。二战末期,纳粹头目们看出帝国日薄西山的前景,纷纷把搜刮来的不义之财转移到瑞士银行的保险库里,妄图在战后依赖瑞士《银行保密法》的保护逃脱盟国的追缴。战后人们偶然发现,德国的空军元帅戈林、经济部长冯克、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都在瑞士银行开有匿名账户——当然,瑞士银行是不肯主动交待这些的。
    近利换来久远丑闻
    战争结束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瑞士被别人揭破疮疤,不得不为当年只取眼前利益的行为付出沉重的代价。“纳粹黄金案”丑闻被全面揭破后,瑞士银行往昔良好的声誉首先受到极大影响:资产管理业务出现萎缩,许多客户纷纷抽走资金,一些大的退休资金和公共基金不再委托瑞士银行操作。与此同时,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瑞士在与另一个国际金融中心——美国纽约——的竞争中,从信誉和声誉两个方面被打垮。最主要的是,瑞士经过长期努力才在世界上建立起来的公正、人道的形象,已被完全玷污。
    一些瑞士人开始反思。他们反问自己:这种不惜放弃正义立场而换来的和平,究竟是否值得瑞士的银行保密制度固然为这个国家带来大笔财富,但它又带来了多少负面影响呢1990年,瑞士一家名叫Cash的报纸为此做民意调查,结果显示,70%的瑞士人认为《银行保密法》弊大于利。
    而瑞士《世界周报》里一篇文章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银行保密法》已经到了寿终正寝的时候”,“如果一个国家离开《银行保密法》就不能维持,那它和一个公司离开了‘黑工’就不能维持有什么区别瑞士不应总是与马科斯(前菲律宾总统,被指控非法侵占大量国家财产并将之隐匿在瑞士银行)或是某些黑帮的名字绑在一起,未来金融市场的出路是透明与高效,而不是那些偷偷摸摸的勾当。”
    然而,被瑞士联邦政府视为传统和内政的《银行保密法》,眼前还看不到被取消的迹象。G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