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但仅慈溪县这一处分行,就有伙计五六十人。
东升商行没有自己的铺子,经营的主要手段是南北交易。也就是将南方特产运送到北方卖给那些大户人家,然后又从北方运回所需品,卖给南方。
这样一来,省去开铺子的花费,运作起来更省事方便。
不过在周媛眼中,这样一来赚钱太少,花费太多,不划算。
从北方运送一趟到过来,至少要花两个月时间,中途可能遇到各种意外,货物的保质期也有限。
东升商行有自己的商队,走的是官路大道,安全是安全,可绕了不少远路,花的时间更长。
周媛和siri研究了数日,最终定下三条线路方案。
当周媛将这三条运货线路给商行的几位掌柜看时,所有人都惊呆了。
原本对周媛的到来抱怀疑态度的几人,立即改变了态度。
尤其是那许掌柜,在周媛面前毕恭毕敬,姿态放的极低。
周媛见效果达到,满意地笑了笑,开口道:“诸位,这三条线路,最好的其实是这条水路。只不过我们商行没有货船,也没有和漕运打过交道,可能需要多花些功夫在这上面。不过,水路一旦打通,对于南北商行的好处是极大的。”
周媛的地图,是明公子留给她的,详细的标注了大明朝各个地方的山川。
此时的南北交通,主要是走陆路,虽然南北开通了运河,但这运河是专门为皇帝下巡江南所用,平时也只有一些官宦人家才能通行。对于一般的百姓和商户来说,根本就是条死路。
周媛也想过开通运河,但考虑到得和朝廷牵扯,她很快就放弃了。
而周媛此刻所指的,是沿海的一条水路。
慈溪县本就离海很近,马车行驶,只需要一个时辰就够了。而沿海北上,可以与杭州府、松江府等一些繁华之地相接,补给不是问题。
现在最麻烦的,一是商船和船员的配给,二是码头的建立。
建一座码头可不是短时间能成的,周媛之所以找所有掌柜过来,就是想询问他们的主意。
几位掌柜沉吟片刻,一位姓梅的掌柜开口道:“商船的事,我倒是认识一些巧匠,或许有办法。”
大明朝并不禁海,开国初海运一度十分繁茂,但后来因种种原因,走海运的人日渐少了。相较于阴晴不定的海上之路,人们更喜欢安全可靠的陆路。
周媛也考虑过这个问题,但综合海运开通后带来的利益,周媛觉得这一点险还是值得冒的。
梅掌柜开了口,周媛心头一松。
“那商船的事,就交给梅掌柜了。”
周媛又拿出一份商船所需的配给清单,上面详细列举了各种可能性。
这张单子看得梅掌柜心惊肉跳,看向周媛的目光顿时不一样了。
这可不是寻常人能想得到的,只有那些真正上过船、出过海的人才会想到的。
这周姑娘才七八岁的年纪,明明是土生土长的村里人,到底是怎么知道这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