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入眼是气势恢弘的城门墙, 穿戴威严的盔甲兵士徘徊穿梭于下, 例行每日的城门检阅。
秋暮抬眼确认一遍, 城门上首正中刻着“临安城”三字,笔势端正,朱漆鲜艳, 看得出正是百年前临安城最为繁盛之时。
蓦地, 一匹装饰玉珠帘的马车朝秋暮飞奔而来,秋暮及时闪开,真是岂有此理,有钱任性啊, 她一大活人站街上看不见啊。
方要飞上去讨说法, 倏然意识到自己乃元神一缕, 无实体,人家确实看不到。
另她觉得最不公平的是既是一缕神识,为何能闻到食物香气。
街头一站, 满城卖吃食的铺子, 两排小贩亦当街叫卖。
“丁香馄饨, 炒鳝面……”
“五香兔肉,银丝冷面……”
“春卷啊, 荷叶蒸饼……”
香气杂交,扑面而来,秋暮欲哭无泪, 绕开这些吃的。
迎面又撞来一个五六岁的小丫头, 穿过她透明的身体后被脚边的石子绊倒。
小丫头刚要张嘴哭, 街头卖菜的一位婆姨跑过来将她扶起,柔声安慰着:“囡囡可是摔疼了,怎的这么不小心,不哭,阿娘给吹吹……”
一般迷藏界的开头便是拥有这段记忆的主人的故事开端,又或许是其人生的转折点,像是执念一般,停在回忆深处,不管是否真的想忆起,久散不去。
秋暮入迷藏界以来,只见临安城繁茂街景,百姓日常生活,可身为迷藏界主角的槿儿却迟迟不现身。
这是何意?
她正沉思着,四周的景物变得模糊起来,唯一清晰的是不远处一角灰色的砖墙。
灰墙下,一排乞丐垂头窝在地上,等着来往路过的心善之人施舍些铜子干粮。乞丐面前各自摆着一个粗瓷碗,一个比一个破。
乞儿中有一个年龄稍小的,蓬头垢面,炯炯有神的眼睛盯着繁华街头。
一只冒着热气的馒头出现在小乞丐面前。
小乞丐楞了片刻,不敢接。
对方开口道:“给你吃。”
小乞丐眨眨大眼睛,仰头望着施予她食物的道人,不再犹豫,接过麦香扑鼻的馒头,狼吞虎咽。
一排乞丐齐刷刷干瞪眼咽吐沫。
“愿意跟我走么?不再挨饿受冻受欺辱,再也不用做乞丐。”两鬓略白的道士蹲下来对小乞丐说。
“愿意。”小乞丐想都没想。
清瘦道士领着脏兮兮的小乞丐走出临安城门。
“你叫什么名字?”道士问。
“不记得了,什么都不记得了。”小乞丐回答。
正值浓夏,城门两侧的木槿花开得正艳,香气萦鼻,天边是望不尽的绯红。道士开口:“从今以后,你唤作槿儿,木槿儿。”
此时,城门口突然跑过一排兵士,往城墙上贴了一张画像。
周围百姓纷纷聚拢围观。
人群中有人出声道:“孩子丢子,是寻人贴,赏金千两。”
此人一呼,更多人群涌过来,纷纷对着孩童画像细细打量。
“见过没有。”
“没有,一看就是哪家府上的千金,我们寻常百姓怎么轻易看得见呢。”
数日下来,虽有千金做饵,却不见关于画中孩童的任何消息。
画像旧得发黄又换上一排新的,仍是不见任何消息。
城门沿上覆上新雪,几场春雨过后,城下花树又抽出新芽,花开花落,时光交叠,连巍峨的城门都染上些岁月痕迹,那张寻人榜数年如一日贴在城垣上,定期有兵士更换新帖。
七月,又是木槿花稠,城门附近卖蔬菜的婆娘见天色渐晚,准备收摊。
一位粗衣姑娘从远处跑来帮着婆娘将菜筐抬入木板车,那婆娘软声责备着:“都多大的人了还跑这么快,小时候摔那么多次一点教训都不长。”
粗布姑娘顽皮地吐吐舌头,两人推着木板车路过城门。
门前的小卒将墙上几张模糊的画像撕下来,见卖菜的张姨领着女儿路过,张家再此卖了十年的菜,彼此相识,又因张家女儿生得秀气,头不在的话,他偶尔跑去对面和小姑娘说两句话,今日他来得早一些,正好还没到轮值的点,忙笑着打招呼,“张姨,囡囡。”
囡囡面颊微红,垂头,不再说话。
张姨停下来,望一眼他手中的画纸,“又要更换画像啊。”
小兵将手中的画像团成一团随意丢进墙角边的废篓里,“不换了,那家人终于死心了。”
张姨重又推车向前,“能不死心么,孩子丢了那么多年,连我家囡囡都长大了,就算那家人当街偶遇多年前丢失的女儿恐怕也认不出了。”
小兵笑着嗯了两声,看张家母女拉着木板车渐行渐远。
这样一晃,竟过了十年,秋暮只觉槿儿的迷藏界岁月如梭,光阴似箭。
周围画面又模糊起来,待渐渐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