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蓝山位于蓝山市中央,山海拔最高处1242.58米,山南天地孕一大湖,名曰蓝山湖,湖山之间是为江南蓝山大学。
1996年4月28日,时值蓝山大学建校七十周年,蓝山市政府决定将本日作为蓝山市建市纪念日,蓝山市因蓝山大学而立,盖亦应与蓝山大学同始,故与蓝山大学当同庆。
时蓝山市市长赵书国于当日《蓝山市日报》头版头条作《读蓝山学、市二史有感》,其文曰:
“昨读《蓝山大学校史》及《蓝山市史》,非常感动,夜不能寐,遂伏案以记之!
百年前,此地无我蓝山大学,亦无我蓝山市。湖山之间唯林壑、野芳、佳木,四时气象万千,仿若桃源,止有一村落,村有山民二十户。清末鼎革之际,有相人登山临湖而曰:此地当育中华英杰。村民饭之,相人感一饭之德,遂赠名曰:英杰村。又云:他日此地若有学立,尔等当左迁十里。
民国十五年,当时燕赵名士孙士宏于国乱难之际,空怀报国之志,却不容于当世,百无聊赖之际,行于此处,观山看湖,借宿于英杰村民先祖赵英杰家,煮酒喷饭耳熟之际,闻村民言当日相人之语,遂萌志于此处开学育人,建书院以显于世,时年四月二十八日。学院名曰:蓝山书院,先院长乃自任首任院长。
村民助之开山、疏阔平地、修路、浚湖,书院取材湖山,建校舍有八,聘师六,招生员一十四人,初创简陋如此!书院立,如相人言,英杰村左迁十里。
初先院长孙士宏借宿之赵英杰家舍为院长办公处,至今依旧。
民国十七年春,有英杰村村民献巨石二,立于书院校舍左右,院长孙士宏于舍左巨石书校训其上曰: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又于舍右巨石书校训云: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其恢弘气概令人动容,书毕,先院长孙士宏执笔慷慨激昂道:吾辈书生,恨不能持枪纵马上阵杀敌以靖国难,空负半生,苟全乱世,寥落如斯,夜不能寐。故吾等今日立院训于此,知行非宏大坚毅不可,为家国育英才,待乱世毕,国难已,当展宏图,兴邦国,振中华!语毕,老泪纵横,奋力投笔于湖,彼时,师长八及生员三十四,立于二巨石前,闻言莫不涕泣!
院长孙士宏投笔处,后人立石记曰:孙院长洗笔处。故蓝山湖又名:洗笔湖。
立五载,书院有舍十二,师二十,生员百二十;立十载,有舍十六,师六十,生员四百零三,至此,方显气象。
立十一载,日倭于京卢沟桥发动事变,噩耗传来,先院长孙士宏一夜白头!
立十五载,值乱世,日倭侵我家国,国中多学府名师携家眷避患任教于此,书院一再扩之,故虽处乱世之际,而书院兴之隆之,其时书院有校舍百三十,师一百零九,生员六百二十一。
而世人亦因书院而成聚焉,百工兴焉,不数载,俨然一小城矣。全球小说 .
公元一九四九年八月五日,人民解放军行军至此,夜依树沿路而息,无有一人入书院,其爱民如是,秋毫无犯,后于蓝山湖南岸一公里处驻军若干,以佑护院千余师生并周遭居民。书院知乱世已毕,国祚将兴。
后驻军处为今蓝山市政府所在地。
当年十月一日新中国立,书院亦更名曰:江南蓝山大学。
省府遂于此处建镇曰:蓝山镇,后数年设市曰:蓝山市。幸焉!荣焉!
此学、市七十周年之际,正家国繁盛,然我等后世小子不敢或忘先人初衷,念及先院长孙士宏,世人皆知其为蓝山大学创立者,却不知其亦是我蓝山市开创者,今蓝山市六十万市民共予以正名,以全先人之功!幸焉!荣焉!
值学、市七十载之际,细读学、市二史,深感:蓝山是一座大学的城,一座城的大学。
无言的蓝山见证了:一座大学一座城,百年慷慨共辱荣。”
蓝山市是以江南蓝山大学为中心自然而形成的一座城市,说蓝山市整座城市就是一座大学城毫不为过,这也是蓝山市引以为豪处。更难能可贵的是,蓝山市规划和发展过程中,非常注重保持蓝山大学的周边环境,以蓝山湖为界,湖山之间为蓝山大学,除了必不可少的商业场所外,主是为蓝山大学的校区。
经过七十多年发展,蓝山大学校区不断扩展,依山临湖而建,井然有序,错落有致,如同一座城中城。江南蓝山大学南门为主门,门两侧有两巨石,上书首任院长孙士宏所作院训,去门一公里即为蓝山湖,蓝山湖于此两千九百五十米宽,湖对面是为蓝山市市民广场,去广场一公里是为蓝山市政府,蓝山大学校门与市政府大楼隔湖而立。
尤其是盛夏夜晚,湖之北蓝山大学处,显得静谧安详,湖之南岸市民广场则是游人如织,热闹非凡,南北动静相宜,和谐相处,令人赞叹。但是蓝山大学并不封闭,更不阻挠市民参观游玩,蓝山大学自建校始,从没人为地修建一米围墙,她只以湖与山自然为界。蓝山大学山南至湖为教学区,左右两翼分别为学生宿舍区和教职工居住地。学生宿舍区与教学区之间有数个操场、足球场、篮球场等等。简单点说就是江南蓝山大学以山为中心而建,而湖则为蓝山大学的护城湖,蓝山市又以蓝山大学为中心而建。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寒暑往来,市民可以登蓝山,春观百花秋赏菊夏日听蝉冬品雪;可以去蓝山大学,于图书馆处读书于教学区学习于桃花林书赏花于宿舍区看俊哥靓妹于食堂享受美餐于操场观足球;可以去蓝山湖中泛舟,亦可以登岸至市民广场。
若是夜晚,明月从蓝山而出,光照整个蓝山市,月朗星稀,湖波荡漾,有渔歌浅唱,有广场流行歌手献歌,雅俗并存,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互不相厌。
经过多年发展,有十条登蓝山路径,其中五条为蓝山大学修建,分别位于宿舍区、体育运动区、教学区、教职工住宅区和校办企业区;另有条登山路,英杰小区一条,山北麓区有两条,东西侧各一条。
这就是曲志将要度过未来四年的大学和城市:江南蓝山大学和蓝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