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写屋后的小河,读书的心得,对未来的一些想法,以及对薛米的思念。
和往年一样,除夕和初一的早晨,曲志和父亲一起去给爷爷上坟,烧些纸钱,放了鞭炮,然后和父亲一起给爷爷磕头。父亲蹲在坟前,和爷爷说着话。告诉爷爷,家里都好,老奶奶身体健康,又说曲志有了女朋友,过一年多就会和曲志一起来这边。断断续续地说着,曲志安静地蹲在父亲身边,听父亲说话。
除夕的整个白天,母亲和老奶奶一直在厨房里忙着,上午忙着炸鱼、粉鸡和菜丸子,这都是曲志喜欢吃的。父亲去菜场买些菜回家。中午吃年饭,一家人坐在一起,奶奶和母亲都喝了点酒,奶奶今年还多喝了一杯。
今年回来后,曲志听的最多的就是奶奶时不时和母亲说:“大志,真的长大了!”母亲认真的答着。
下午,母亲和奶奶忙着剁饺子馅,擀饺子皮,然后包饺子,曲志也坐在奶奶旁边包饺子。母亲擀饺子皮,曲志和奶奶一起包饺子。奶奶包的饺子一看就很精致,看着就想吃一大盘子。
下午四点半,父亲喊曲志一起贴春联。从去年开始,贴春联主要是曲志来完成,父亲在旁边看着不要贴歪。父亲告诉他:春联就要贴的堂堂正正。
贴好春联,曲志仰着头看着堂屋的大门两边的春联:“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他想念薛米。也给另一女子真诚的祝福。
五点半的时候,母亲开始下饺子,奶奶坐在厨房门口看着父亲和曲志一起上香、敬拜天地、放鞭炮,然后就听得母亲喊了一声:“吃饺子喽!”母亲将饺子盛好,第一盘饺子给奶奶,第二盘给了曲志,然后给父亲,最后才是自己的。就去听书 .97tingshu.
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饺子,说着话。夜里,他躺在床上,听着耳边时不时传来的鞭炮声,他想念薛米。
寒假里的薛米过着和曲志基本相似的生活,每天在家认真地读书,也几乎没有怎么出门,就是在除夕前的那天,和父亲、母亲一起去街上逛逛,去商场里看衣服,和往年不一样的是,他今年几乎没怎么去看女装,而是在男装层转悠了很长时间。李丽青女士正要发表一番诧异,就被薛易建同志制止住。
李丽青眼中的薛米的变化是多方面的,很多变化是她想象不到的。薛米比以前沉静多了,她有时坐在沙发上读书,整个人很安静,让人感觉很舒服,有一种很柔和的光彩,偶尔放下书来微微而笑,就像天空一样湛蓝,她的眼睛明澈纯净。有次薛易建对李丽青说薛米的眼睛现在和曲志很像,不同的是,薛米的眼睛像新空,曲志的眼睛像潭水,但是都干净明亮。
薛米的另一个显著的变化是在这个寒假里,薛米开始向老妈、外婆学习做饭,其中学习最认真的就是怎么做面和包饺子。她学做各种面,什么阳春面、肉丝面、拌面、盖浇面,各种名头,各种口味,结果薛易建和李丽青很荣幸地成了首批品尝人,当然此中滋味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至于包饺子,她更是学会了怎么搅拌饺子馅,各种配料、各种组合,各种搭配,样样来,也学习擀饺子皮,包饺子更是不在话下,从无人敢吃她包的饺子,到最后连李丽青都竖起大拇指说好。
除了做面和包饺子,薛米开始和李丽青学习烧菜,她更感兴趣的是学习烧家常菜,对于什么酸辣土豆丝、西红柿炒鸡蛋、红烧豆腐、大烧百叶、青椒肉丝等等,看了几次就要动手自己来。结果头几次,薛易建和李丽青叫苦不已,要么是感觉好像盐不要钱,要么就是觉得盐太贵吃不起,但是经过几次尝试后,二人不得不点头称赞,进步神速。
每次李丽青都和薛易建同志抱怨那个黑炭头曲志,害的她现在成了薛米的试验品和小白鼠了。薛米不仅学习烧菜,而且还和李丽青一起去菜场选菜、买菜,例如买青菜怎么辨别新鲜与否,买肉丝时怎么辨别肉的好坏,买活鸡时怎么辨别是不是草鸡,等等。
除夕那天,薛米全程参与了家里年饭的准备和烧制过程,穿着围裙,像模像样地和母亲、外婆一起做事,外婆今年没有再唠叨她,反而教给她很多烧饭的小窍门,听的薛米喜笑颜开,连连喊外婆好。
吃年夜饭的时候,大家吃着由薛米搅拌的饺子馅、擀的饺子皮包的饺子,蘸着薛米精心调制的料盘,赞不绝口。
李丽青终于问出了她忍了很长时间的问题:“小米,你为什么这样认真学习做面?”李丽青知道薛米肯定是为了曲志,但是她想这也不至于这么认真吧。
薛米认真地对老妈、老爸说:“曲志每年想家的时候,一粒米都吃不下去。只吃面。今年考完试后,我陪着他找了一晚上,都没找到面吃。所以我要让他以后什么时候都能吃到面。”
李丽青倒是没有妈呀的一惊一乍表演一番,而是叹了口气,她知道当一个女孩有这种心思后意味着什么,但是她还是问了另外一个连薛易建也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