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武举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荣宜匆匆从太学赶来,身后跟着一众皇子来凑热闹,大堂之上叽叽喳喳,肃武的气氛一下子被冲淡了不少。看着最终武举得胜的十人,听说是一路考过举重,剑法,马术,刀箭等一路上来的,荣宜站在他们面前,看起来只有他们一半高。
    “不是,这给我五妹比武招亲,怎么也挑个相貌俊朗些的,这些人大多都有些,”荣宵咽了口口水,“肃武了些。”
    “好了,你别闹。朕答应最后让小五来挑武状元,小五想如何选?可是要让他们来比试一下?”皇帝看起来也起了些兴趣。
    几个年幼的皇子欢呼起来。
    “不必,儿臣来随意提几个问题就可以。”荣宜掏出准备好的手册。她之前只学习过修身治国,从未认真修习过兵书,这些天临时抱了抱佛脚,虽然未必有用,至少能筛选出只会武而不通文之人,剩下的留着慢慢看就好。“教器备利,而敌不敢校也。得地而国举兵之日而境内不贫,战而必胜,胜而不死,得地而国不败。为此四者若何?“
    下面的人开始在分好的位置上提笔答题。估算着时间差不多,荣宜有接连提了几个问题。“不战而屈人之兵,何解?民与上同,何解?”接下又是几个从观天台和三哥那里问来的有关天文地理的知识。
    几位皇子连同皇帝都无聊看着几个手掌大的能攥住木桩,力能扛鼎的武人提着一个细细的笔杆艰难地写着。只有四皇子一直在上下打量着荣宜,随后不屑地转过头去。
    几炷香后,她收齐众人答卷,就在堂上看了起来。武试第一之人在纸上圈圈画画,像是不大认字。其实大多答卷都是,甚至还有一人可能为了彰显自己还是认几个字的,仔仔细细地写下了,“然”,“解”等几个字。
    她看了半晌,挑出了两份答卷。前者是武试第三名的人写的,一笔好字,很明显是熟读兵书的,答案如同名家对兵书的注解。荣宜抬头看了他一眼,难得是这几人中年纪较轻的一清俊少年。身边之人连忙说,“这是辅国公次子易泓,年十五。”
    荣宜这才反应过来下面站着的那位正气凛然的少年,是那个打了贺励救了单皓的易二公子。怕是有些太出名了,也不能刻意避开武举。
    荣宜看着颇有些低调的青年,点了一下头,又转向了第七位的人。此人其貌不扬却是立得极直,看着就有一种军人的热血感。“这是镇远将军举荐之人,甄晖,东远人士,年二十八。”荣宜笑着看他,“我就点这位为武状元了。见过状元郎。”
    她出口之后,身边之人都连声祝贺,一时间殿内目光皆齐聚于他身上。
    “我点他为状元,你可不服?”荣宜却在此时看向武举头名。
    “臣不服!”头名之人是定远将军之养子郑冲,年十七,正是年少意气,争强好胜之时。
    “你自幼在军中长大,天赋异禀,想必军中之人皆服你,可对?”
    “那是自然!”
    “统领者众人服之,自是极好的。只是这统领者不通兵法,不懂战术,只能凭一己之力冲锋,无法领军征战,又如何服人?夫总文武者,军之将也。兼刚柔者,兵之事也。凡人论将,常观于勇,勇之于将,乃数分之一尔。现在你可服气?”
    看着台下还将不满之意表露在神态中的人,荣宜笑了一下,转看向易泓。九桃小说 .9txs.
    “少年英才。我倒是认识你长兄,文采斐然,风度翩翩。辅国公果然好家教,得此二子。”
    “公主过誉。”台下之人抱拳行礼。
    “你虽熟知兵书,但却不一定可熟练运用,我将武状元的答卷交予你,你看看,可否服气。”
    堂下之人上前接过,略微看了几眼,便俯身行礼,“臣佩服,见过武状元。”
    “所以皇儿是想留状元当你之师?”
    “状元大才,来当儿臣的老师倒是有些浪费。我看着将状元和武举第一的公子放去西南磨练磨练,第四,六,八送到镇远将军的正北,二,五,九,十名送到抚远将军的培训营就很好。这学习嘛,我来向这位辅国公家的公子学习就可。”
    这一场小小的殿举,朝一向风平浪静的武界中投下一颗小小的石子,却没想起翻出了越来越大的浪花。今日在殿堂上的几位年轻人,不少成为了后来威震四海的将军,他们回想起改变他们命运的这一场会面时,还是忍不住感叹五公主的识人之举。后世戏称景国再开武举的殿试为“公主选秀”。
    听着刚刚出来皇子的调侃,说五公主果然留下了最俊的那个,这不就是准备挑驸马的言论,王谨修不言,沉默立在一旁等着荣宜出殿。
    “公主将辅国公之子留下,可是不放心?”
    “我相信辅国公。不过我观其长子出众,若是次子再在军中扬威,怕是不好。况且,这易泓此人,倒是不像我第一印象那么简单。我递给他武状元的文稿,他眼中只是略有赞赏之意,可见心中对这些问题有自己的想法,却没有写出来。既然他懂得自闭锋芒,我帮他一下也未尝不可。”
    “若是将来边境异动,也不可过早展现我军全部实力,留存为佳,公主远谋。”易泓上一世偷偷参军,花了六年打出了名头。在战事最后出兵扬威,以少胜多。凉在他领军后整整两年没有再占到一点好处,反而频有败兵之像,为后来两国议和做出巨大贡献。
    那是曾与他齐名的一位少年英才,民间传言“文可安邦王谨修,武可定国易谦德”。现下还是一个隐蔽锋芒的年轻人啊。可惜当年辅国公最终结局,确实不好。为了护住这位名震四海的大将军,辅国公致仕后远离都城,去了北边一个边陲小镇养老;易善渊也直接将自己从前途光辉的吏部侍郎调到了没有任何实权的礼部,虽然后来又被启用到了内阁,却也是皇上用他来制衡陈家。为了护住易泓,辅国公府确实放弃良多。
    不过此时不可轻易动易家,他们若是捧出易泓,后方朝堂则可能受到震动。再说此时的易泓不比上一世有多年实战经验的易谦德,只能先放一放。
    这时王谨修才发现,这识人断才,荣宜倒是极为出众。上一世众多大臣都认识二公子许久,也未曾有人看出易泓有才,倒是她可以从简单几个举止能看出有异。察人之明,心思之清,令人叹服。
    “我倒未曾想那么远,只是太傅在我面前耳提面命边境之乱,荣宜也不得不放在心上。”她看向王谨修,眼底清澈,“不知太傅何时愿意告知消息来源?”
    “公主为何不疑心臣,为何不防备于臣?”
    “你不一样,将来……”将来我是要嫁给你的,自然不会怕你背叛我。“荣宜与太傅相识多年,相信太傅又有何错?谨修,我可以信任你。但是你也知道,我不会愿意你一直不告诉我。”
    “再等等吧,我还没有想好该如何说。”没有想好这种痛苦,是否让你承受。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