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乾纲独断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刘正龙这样做,还是为了发展江南境济。未来几年大汉要集中精力扩军备战,自己也无暇顾及江南,官场上的事情,朱胜非的确可以胜任,可是江南稳定,江南境济发展,的确离不开钱家。
    钱起和钱雨柔一起跪倒谢恩。
    钱雨柔在帝京学习的五年,更多的是在研究大汉天子,这个女诸葛,不仅仅是绝色倾城,更重要是才华和美貌并存,她知道想要得到陛下恩宠,仅仅做一个绝色倾城的花瓶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为陛下排忧解难。
    钱雨柔十分谨慎地说道:“在前朝时,江南经济就已经有了长足发展,只不过朝廷还得约束太多,赋税太重,以至于江南经济很难得到充足的发展,因此对于江南来说,发展境济的首要任务是官府职能的转化。官府不应该对经济发展指手画脚,强加约束,而是应该指引经济发展,总体来说,江南富户还停留在自己比较熟悉的领域,创新不足,之所以创新不足,一方面是资金投入太大,风险太大,回报率太低,另一方面就是辛苦一阵子,最终官府摘桃子。。。。。”
    刘正龙摆摆手说道:“太多了,朕也记不住,你就归纳几点简单讲一下,具体的等到了皇宫后再汇报吧。”
    “对不起陛下,小女子鲁莽了。”钱雨柔知道自己刚才话太多了,陛下有点不耐烦,于是就整理了一下思路后就小心地汇报了起来。
    江南的发展,按照刘正龙原来的规划,是要发展轻工业的,可是现在看来条件还不充足,只能有这个方向,官府出资,工学院出人才,引到江南的富户从依靠土地,商铺获利,逐渐朝制造业发展改变,钱雨柔的计划里面也提到了这一点。
    最后刘正龙说道:“朕提几点要求,具体的还需要闵国公和朱大学士去协商,朝廷那边由朱大学士负责,地方上老先生还是需要多费心。第一点,金行会专门成立江南发展署,为江南制造业提供资金支持,所有符合条件的制造者都可以申请领取低息,甚至无息借款,确保制造业发展资金充裕。第二点,江南制造局规模扩大,在广州,泉州设立分局,制造业的投入风险比较大,就由江南制造局做先行者,比如纺织机车,一台机车可以赶得上上百个熟练女工,可是投入巨大,一台机车制造成本竟然超过五千贯,这不是一般作坊主可以承担的,而且维修也需要一大笔费用。今后类似的项目都交给江南制造局去做,以合适的价格租给作坊主。鼓励作坊主扩大再生产,产品由江南制造局托底回收,确保作坊主旱涝保收。第三,工学院的费用不再由朝廷划拨,而是和江南制造局合作,可以技术入股。”
    技术入股这个词让钱起,钱雨柔听得一头雾水,害的刘正龙解释大半天。
    一直到天黑,众人饥肠辘辘,这一次的谈话才终结。看样子,陛下还有点意犹未尽,钱起万般无奈,只好让孙女提前入宫。
    按理说,迎娶皇贵妃是有重大仪式的,可是钱起知道,陛下现在和孙女谈的热火朝天,也只能先进宫服侍陛下,仪式回头补上呗。
    回京的马车上,钱雨柔就意识到了今晚上要侍寝,小丫头早就知道这一刻要到来,可是依旧紧张的不行。
    “你怕朕?”
    “没,没有。”
    “那,你为什么还不过来。”
    “嗯。”钱雨柔就像是一只无助的小绵羊,面对张牙舞爪,长着血盆大口的恶狼,也只能胆战心惊的过去。
    原来,一切如此美好。
    江南好,从此君王不早朝。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大汉天子刘正龙在南宋皇宫醉生梦死,南宋皇帝赵构却度日如年,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下去,也不知道这种被囚禁的日子什么时候是终结。
    最终,赵构被送到海外,算是过上了安定的日子。这还是和赵福金这些姐妹有关系,毕竟是赵家人,她们还是希望自己的亲兄弟可以好好活着。
    赵构离开,使得江南的文人逐渐稳定了下来,大家都知道大宋已经成为过去式,今后天下姓刘。
    龙渊阁大学士,南都(临安杭州)留守朱胜非主持了神龙六年江南地区的第一次恩科,这次的科举考试,只专门为江南学子准备的,可最终却成了大汉学子大迁徙,万千学子跑到南都来参加科考。
    最终在虞卿的劝说下,虞允文出仕,参加科举考试,成为状元后,迎娶庆国公主,也就是大汉天子的长女。虞允文成为当朝驸马,这是大汉第一个驸马,意义重大。
    虞允文是一个文韬武略之人,只不过大汉天子认为这个年轻人还需要打磨,于是就让这个驸马爷去江南制造局磨练一番。
    庆国公主出嫁的时候已经二十岁了,在这个时代应该是属于大龄了,可这是陛下的意思,没有人敢问为什么。
    神龙六年八月十五,中秋夜,国宴在西湖畔举行,大汉二品以上文武官员几乎如数出席。在宴会上,大汉天子刘正龙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的决定。自神龙七年起,公主,郡主,必须年满二十岁之后才能出嫁,文武官员的女儿十八岁之后才能出嫁,富户人家女儿十七岁之前出嫁收重税,老百姓女儿十七岁前出嫁,家中需有一男丁服徭役三个月。如有违背,必将重罚,从朝廷到地方无一例外。
    在场的官员都感到不解,尤其那些重臣纷纷提出反对,十七个大学士全额反对,大家都不支持陛下的决定。
    以往大汉天子是从谏如流的,这一次是乾纲独断,压根不听下面官员的进言。可以不听百官劝阻,但是不能不做任何解释,要不然第二天报纸就会掀起轩然大波。
    大汉天子无奈之下只好说道:“以往女孩子结婚太早,小孩子成活率低,女子生育率低,朕这么做也算是为提高生育率。”
    这个理由太牵强,可是刘正龙却不能说太多,要不然争议更大,不过小孩子成活率地,女子生育率低倒是事实,这点官员们还真的无法反驳。他们不知道女孩子结婚早,和生育率低小孩成活率低有什么关系。
    均无戏言,陛下既然开口了,不管是对还是错,在反对无果的情况下,文武百官只能执行,这条勉强通过,后面的就更加让大家感到匪夷所思。
    刘正龙十分强硬地说道:“今后,三代血亲以内不许结婚,包括姑表亲,姨表亲,如有违背,直接锁拿入狱。男女订婚之后,必须有一个月以上的接触机会,在此期间,如果当事人觉得不合适可以悔婚。结婚前,男女必须参加官府组织的体检,体检不合格,不许结婚。”
    关于婚姻方面,大汉天子竟然讲了一个时辰,而且不允许文武百官讨论,要求必须以法律的形势固定下来,同时强调这是大汉铁律,违者重罚。这些规定,当时人不理解,几年之后,好处就会逐渐显现出来。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