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五G兵器库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它们的原理,是科学家发现原子核中蕴藏着巨大的能量,人们将这种核能释放,并首先用于军事目的,结果促成了核武器的出现;三种核弹的不同之处在于核能释放的方式不同和破坏杀伤的形式不同。核能的释放出现在原子核发生转变的过程中,而这种转变可分为重核裂变和氢核聚变两种方式。
    一般将核裂变武器称为第一代核武器,实际上就是原子弹;将核聚变武器称为第二代核武器,实际上就是氢弹;将以调整和控制核爆炸能为特点的新一代核武器称为第三代核武器,主要包括增强某一破坏因素的核武器,如中子弹、冲击波弹、感生辐射弹、光辐射弹、电磁脉冲弹以及核定向能武器等。作为增强的辐射武器,中子弹是如今世界上唯一已实现生产和部署的一种第三代核武器。
    主要作用,是核武器主要是作为核战斗部装在战略导弹上,用以摧毁战略目标。在近程夜战、空战和防空中有的导弹也装有核战斗部,用以摧毁地面大面积战术目标,对付飞机群和拦截携核弹的轰炸机等。中子弹不仅可以作为核战斗部装在导弹上使用,而且能够制成炮弹由榴弹炮发射出去投入战斗。
    普通原子弹空中爆炸时释放的能量大致是以下面的比例转化成杀伤力的:冲击波占50%、光辐射35%、贯穿核辐射5%、放射性沾染10%。 不同量级的核弹空爆时各种因素对地面暴露人员的杀伤(指立即死亡或丧失战斗力)半径表(单位是公里)都不尽相同。
    经测算实验,一枚百万吨级核弹地面爆炸时冲击波对地下设施破坏半径为4.8千米。读读看小说 .duduaa.
    由此可见,小当量核弹的贯穿核辐射杀伤力最大,而大当量核弹的光辐射最厉害。上述不同杀伤作用是同时作用于人体的,所以核弹的综合性杀伤半径要比上表所列大一些。核弹的威力与杀伤半径不是呈正比增长的。核弹威力增长的规律,大致上每增加一个数量级(x10),杀伤半径才增加一倍。也就是说,1000万吨的巨型核弹的杀伤半径只是10万吨级核弹的4倍,杀伤面积也不过是它的16倍。
    地地战略核导弹是三位一体战略核攻击力量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投掷重量大、射程远、命中精度高、反应时间短、戒备率高,以及指挥、控制和通信较为可靠等特点。但是,由于现役地地战略核导弹大都采用地下井固定发射方式,因而战时易遭摧毁,生存能力很低。地地战略核导弹主要是美苏两家在竞相发展,经过40多年的较量,如今已发展了五代。
    核导弹-洲际核导弹家族中威力最大的洲际核导弹,核导弹 - 核导弹家族中命中精度最高的洲际核导弹洲际核导弹飞行成千上万公里,免不了要飞偏一些。当然,要是技术高一些,导弹自然飞得准一些;要是技术差一些,导弹自然飞得偏一些。说白了,科学技术越先进,电脑控制飞行便越准确,相反,技术越差,命中率就越低,就有可能是指着鼻子却打中了眼。
    原子弹是利用原子核裂变反应释放出大量能量的原理制成的一种核武器,核装药一般为钚-239、铀-235。这些物质的原子核在热中子轰击下,分裂为两个或若干个裂片和若干个中子,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新产生的中子又去轰击其它原子核,如此连续发展下去,核分裂的数量就会急剧增加,形成链式反应,仅在百分之几秒内就会出现猛烈爆炸,并放出非常大的能量。1公斤铀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2万吨梯恩梯炸药爆炸时释放出的能量。
    氢弹的结构比原子弹复杂得多,它要装一个小型原子弹做引爆装置。小原子弹引爆后释放出中子流并形成超高温、超高压环境,中子流与热核材料作用使氘和氚原子核结合成氦原子核,并释放出巨大能量和新的中子,继而又产生新的聚变反应,如此连续发展下去,直至产生热核爆炸。由于热核材料不受临界质量限制,氢弹可以制成比原子弹威力大得多的核武器。现代氢弹威力可以做到几万吨、几百万吨和几千万吨tnt当量。
    中子弹的外壳一般不用铀-238制作,而是采用铍和铍合金做成,这样高能中子可以自由逸出,同时使放射性污染的范围比较小。中子弹的当量较小,一般威力为1千吨梯恩梯当量,要求引爆用的原子弹更小,使其制造难度增大。中子弹的爆炸能由聚变反应产生,并主要以快中子流的形式向四周释放。它的核辐射效应特别大,因此其正确名称应是增强的辐射武器。
    我国有自己的划分标准:1000公里以内的叫近程导弹,1000-3000公里的是中程导弹,3000公里-8000公里是远程导弹,8000公里以上就叫洲际导弹。我国第二炮兵的导弹没有射程的断档,能够达到全球覆盖。
    其中还有战术武器,也叫战役战术核武器。用于打击对军事行动有直接影响的军事目标,如指挥所、导弹发射阵地、集结的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