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图兰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半个月的狂欢让河州成了西北之地的明珠,若说商业的繁荣让世人不屑一顾。
    毕竟大宋的掌权者是一群读书人,读书人家中纵然田产千万,但却耻于言利。
    但是关中巨儒张载主持河州官学,河州知州还是文坛新星,这就让河州的名声在士林之中广为流传。
    都说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士林之中朋友之间最爱寄信。
    正因为有信件互通消息,是以才能得知各个地方的要事。
    王梓的名声带动了河州的发展,陕西本土的达官显贵们看到了河州的潜力,也愿意派人在河州投资。
    一大串利好的消息让王梓极为振奋,也让王梓有了攻取兰州的信心。
    在上元节休沐的最后一天,王梓将在河州的文武官员全部召集到了一起,还邀请到了张载李复范育的出席。
    “不瞒诸位,其实我来河州任职是身负皇命的。来河州任职之前,陛下召我入宫问对。
    我以攻取兰州威胁凉州断绝西夏左翼奏对,陛下十分满意。
    如今河州的发展已经走上了正规,而且董毡与我们交好,所以是时候夺取兰州了!”
    李之仪王厚种谊王文郁刘仲武等人都知道王梓的打算,是以波澜不惊。
    其他人则面面相觑,应邀出席的李复惊道:“王大人欲取河州吗?”
    王梓点了点头,道:“不错,西夏与我大宋之间的仇恨数也数不清楚。
    时至今日,伪后梁氏仍然不时兴兵犯境,杀我陕西子弟,掠我陕西财物。与其被动防御,不如积极应对。”
    范育问道:“出其不意之间夺取兰州或不成问题,但区区的一个兰州城岂能挡住西夏几十万大军的攻击?
    而且名不正言不顺,我们贸然兴兵岂不是将大宋陷于不义之地。如此,就是大宋内部也不会同意我们兴兵攻取兰州的。”
    不得不说,在同济学院的经历让李复范育与王梓有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思考模式。
    在李复范育看来,想要攻取兰州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阻力太大。
    边境虽然不平静,但好歹没有大规模的战争,这让朝廷觉得很平静。
    虽然平静是一时的,但大多数人觉得能够一时且一时,是以不会同意战争,要不然也不会将王文郁贬下来。
    所以王梓面对的第一个问题不是兰州之地的艰险,不是西夏的几十万大军,而是朝廷主和派的制止。
    至于王梓所说的赵顼支持,大宋从来不是皇帝的一言堂。
    王梓压下了范育的提问,道:“只要是战争,就没有正义的。只要想有战争,那么战争就一定会来临。
    现在我们在一起还是讨论应该如何战争,至于朝堂的事,我们先放在一边。”
    张载突然开口道:“若说君生能够不顾朝堂的想法,那么老夫对兰州倒有一些想法?”
    王梓小吃一惊,道:“先生也关注兰州?”
    张载笑道:“老夫从来没有放弃关注西夏,无论是韩子华种子正前番欲夺取横山之地还是你王君生欲夺取兰州,都是打压西夏的最好战略。
    只可惜夺取横山的计划遇到了庆州兵变,以至于半途而废。
    如今君生欲夺取兰州,依老夫看,胜算恐怕不比夺取罗兀城大!
    韩子华有平章事陕西宣抚使之尊,有王介甫同科共进之谊,有种子正用兵之奇,尚不能进占横山。
    你王君生何德何能,可以凭一州之地对战整个西夏?”
    倘若连河州之人都说服不了,那么对西夏的战争更难发动,特别是张载作为大儒还掌握了舆论的风向。
    王梓耐心的道:“熙河之地多为羌人,大宋不过是控制了几个要地,就算受攻于西夏,损失怎么也比西夏进攻其他几路要强。当然,这只是最差的结果。
    我们并不是没有胜算,通过近一年的摸索,匠人们已经找到了使用水泥快速砌城墙的方法。
    有了坚固的城墙,我们的胜算就能增加一成。如今都作院在马不停蹄的铸造兵器生产弓箭提炼火药,有了充足的武备,胜算再加一成。
    将士们养精蓄锐,人人皆盼望建功立业。士气可用,胜算再加一成。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以有心算无心,胜算再加一成。
    董毡欠河州人情,而且不介意削弱西夏,胜算再加一成。
    朝中有陛下支撑,熙河有帅臣支持,胜算再加一成。我,王梓,足以顶一成胜算!如此一来,七成胜算还不足以我们拿下兰州吗?”
    李之仪首先和道:“忽闻天上将,关塞重横行。始返楼兰国,还向朔方城。黄金装战马,白羽集神兵。
    星月开天阵,山川列地营。晚风吹画角,春色耀飞旌。宁知班定远,犹是一书生。
    君生曾三千虎贲平南,如今熙河有上万将士可用,盖世奇功就在手掌之中。
    若君生出兵,我虽为一书生,但也要效班定远提剑做先锋!”
    王文郁种谊马忠刘仲武等将顿时起身道:“愿为(大人)大帅手中剑,攻取兰州!”
    气氛上来了,张载的心也火热了起来,“少年就是该有如此雄心,真是令人羡慕啊!老夫平生最喜言兵,曾也立志荡平西夏。
    如今老夫垂垂老矣,这三尺剑是提不动了。不过老夫还有一个建议,不知君生愿不愿意听?”
    王梓笑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先生沉浸边事多年,必是金玉良言,晚辈当然要听!”
    张载点了点头,道:“君生有大志自不必言,愿以河州换陕西安宁亦可。
    不过想要再得一成胜算,当从熙州进兵,而不是河州!”
    这一年来王梓围绕着河州竭尽所能,就是想以河州为大本营进攻西夏。
    如今张载却建议熙州出兵,王梓不禁问道:“为何从熙州进兵可再得一成胜算?”
    张载站起身走到王梓派人绘制的地图面前,手指过一条路线,如今进兵,当可多得一成胜算!”
    王梓的眼睛落到了张载的手指划过之处,“龛谷……西使城……”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