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准备战争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燕达是一副古代标准武将的姿态,因为胖而更加敦实的国字脸和因为胖而鼓起的大肚腩,这让燕达看起来颇为雄壮。
    “没想到竟是燕帅过来,燕帅一来,熙河可谓是如虎添翼啊!”
    燕达微微一笑,道:“早就听仲通兄言开封府又出了一个天才,我亦是对赵帅仰慕已久啊!”
    仲通也就是郭逵,在汴京是王梓和郭逵有所交集,关系还算可以。
    王梓哈哈一笑,道:“那是郭帅抬举,某不过侥幸得了几场胜仗,哪能及得上郭帅和燕帅的身经百战!”
    燕达带着一丝苦意道:“身经百战也抵不过赵帅身上的一个探花郎啊!”
    文武之差,天壤之别。大宋文官对武将的压制意图十分强烈,绝不容许武将凌驾于文臣之上。
    武将就算有心抗争,但在朝中也说不上话,只能尽量保全自己。
    王梓暂且无心也无力改变这种现状,是以笑道:“侥幸,侥幸而已!”
    一个进士的差别,就让燕达此生基本无望一路帅臣正印之职,也难免不少顶尖的武将为此郁闷。
    客气之后,燕达说起了正事,道:“赵帅,某在总管司看到熙河路兵将的调动,得知赵帅欲借兰州之战,深入西夏是不是?”
    王梓知道瞒不过燕达,是以点头道:“不错,多年以来,我们被动接受着西夏的进攻,以致陕西诸路家家戴孝,户户穷困。
    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御,一味的固守不过是增加西夏的嚣张气焰。
    某虽不才,但亦愿为大宋开太平。只是这太平不是读书读出来的,而且用刀剑打出来的!”
    燕达微微点头道:“陛下知道吗?”
    王梓道:“燕帅身为陛下的心腹爱将,岂会不知陛下的心思。陛下雄心壮志,想要的可不仅仅是击败西夏那么简单!”
    燕达自然自然知道赵顼平灭西夏的念想,不过燕达并不看好赵顼的理想。
    毕竟大宋国内积重难返,熙宁变法也只是治标不治本,解决不了大宋千万百姓的生存问题。
    国库这几年虽然靠着杀鸡取卵丰厚了许多,但也撑不住战争带来的巨大消耗。
    一场熙河之战就耗费了国库千万贯钱粮,至今每年还要往熙河补贴近两百万贯的钱粮。
    若想平灭西夏,光是钱粮恐怕就是掏空国库也不够呀!若是徒劳无功,那么赵顼的一生可就难了。
    “战事一起,恐国库艰难,且引人诟病呀!若战事顺利,那么有陛下支持,我们自当无事。
    但若战事失利,定有人会群起而攻之,到时候我们恐怕就会一贬再贬!
    世上哪有百战百胜的将帅,以大宋目前之局面。
    我们取得一百次胜利那是应该的,但倘若败了一次,我们就彻底会失败,是以还望赵帅考虑周全呐!”
    王梓坚定的道:“燕帅素得陛下信重,为何今日会锐气尽失?陛下以我为熙河帅,其目的很明显,就是要制衡西夏,免除岁赐!”
    在李元昊的威胁下,宋仁宗和西夏签订了庆历和议,和议上宋朝每年赐给西夏银七万两,绢十五万匹,茶三万斤;另外,每年还在各种节日赐给西夏银两万两千两,绢两万三千匹,茶一万斤。
    这是如同澶渊之盟那般花钱买来的和平,在很大一部分官员看来,这钱花的值。
    但在赵顼看来,这是红果果的打脸。堂堂的大宋不该受如此屈辱,特别是这份屈辱还是自己的便宜爷爷宋仁宗签订的。
    在王梓的争辩下,燕达也吐露了实情,道:“其实陛下调我入熙河,就是要保证兰州之战的胜利,甚至是夺取会州之地。
    只是燕某自问不是将帅之才,唯有一身忠勇可报陛下之信任。
    赵帅天纵之才,若是能够实现陛下之夙愿,燕某自然敢于一战!”
    王梓大喜,道:“定不会让燕帅失望!”
    在准备战争的不止是王梓,这次西夏也在认认真真的准备。
    梁乙埋本就对仁多零丁不满,在兰州之战,仁多零丁丢盔弃甲之后,趁机剥夺了仁多零丁都统之位,任命自己的亲信梁永能为天都山监军司的都统。
    梁永能在梁氏一门算是出色的,梁乙埋工于权术,梁永能知兵能战。
    本来冬季攻势势在必行,不过此时西夏皇宫之中,却产生了很大的分歧,分歧之处在于刚刚可以亲政的李秉常。
    李秉常八岁继位,因为年幼,是以由皇太后梁氏摄政,梁氏之弟梁乙埋擢为国相。
    八年的时间足够梁氏和梁乙埋打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西夏,梁乙埋将自己的亲信都罗马尾,梁永能,梁格嵬,梁讫多埋等遍布要职,将嵬名浪遇等西夏王室排挤在外。
    梁氏母党集团为了争取党项贵族的支持,一改李谅祚时期改行的汉礼,恢复蕃礼,发动战争,争取岁赐。
    八岁继位的李秉常今年已经大六岁了,开始尝试着恢复自己的权利。
    为了发出自己的声音,刚刚获得亲政资格的李秉常尝试准备在夏“复行汉礼”,废除“蕃仪”。
    汉礼在于忠君爱国,在于皇权正统。从这方面看,李秉常还是很聪明的。
    在李秉常亲政后,汉人如将军李清大臣景思,大首领如禹臧花麻仁多零丁,皇室如嵬名阿吴嵬名济嵬名安惠等纷纷向李秉常靠拢。
    为了恢复王权,李清甚至提议将河南之地献给宋朝,以期得到宋朝的支持,是以这才有了皇宫之中的争执。
    少年李秉常气冲冲的道:“母后,国相,连年的战争已经让国内极为穷困。我们不如直接将河南地赠给宋朝,以换得宋朝岁赐呢!”
    梁乙埋训李秉常就跟训自家小孩一样,“幼稚!人都是贪得无厌的,今天你送他河南,明天他就敢要河北。
    穷,穷又怎么了!当年的大秦不也是穷,但人最后还统一六国呢!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穷不怕,怕的是没有志气。相比于宋朝,我们有什么?我们什么都没有,但我们就是不怕死,有本事就来试试。”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