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真丈夫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王梓对王厚还是比较信任的,上层政治对王梓向来遥远。也就是从与王厚的交谈中,才可窥见一斑。
    王厚的言语中透露的大多是王韶对大宋的理解,夹杂着对高官的看法。
    熙河开边的成功让王韶的心理彻底发生了转变,作为一个书生,能够拓地两千里,这必然是能够青史留名的。
    本来的王韶因为巨大的压力不苟言笑,十分注重保持自己的威严,对王厚的教导更多的是潜移默化。
    现在却时常对王厚耳提面命,这使王厚知晓了许多朝中事。由此,王梓也知道了王韶对韩绛的评价就是冢中枯骨。
    冢中枯骨原出自《三国志》,是孔融与刘备说袁术冢中枯骨,何足介意。后来三国演义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言袁公路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
    王韶对韩绛的评价可谓是很低,实际上韩绛还是颇有才学的。
    韩绛和王安石是同科进士,韩绛为探花,王安石则是第四名。
    后人称韩亿有子位列公卿,而行各有适。绛适于同,维适于正,缜适于严。
    对很多人来讲,韩绛仁爱恺悌,即之益亲,是个忠厚的长者。而其做事果敢,临义勇发,不为后顾,虽为人敬重,但目光短浅却为人诟病。
    王厚提出了可以联合韩绛之子韩宗师,而以韩宗师的身份怕是常人难以接近。
    想要凑成这笔生意,王梓还是想亲自前往,只是怕不好告假。
    王厚却笑道:“王兄,你是熙河路的准备差使,熙河路派你出去公干很正常啊!”
    大宋对于官员向来优渥,官员对自己人更是可以大开绿灯。王厚轻松的为王梓弄来了一纸公文,王梓就可以堂而皇之的公款延州。
    一个月的战争就让王梓习惯了骑马,在战马之上沿着黄土夯成的官道上行走,一路之上觉得甚是荒凉。
    “陕西果然是苦寒之地,走了这么长时间也没有碰到几个村镇呀!”
    周侗好歹也是地头蛇,发表着意见道: “此地尚不算陕西,真正的陕西南倚秦岭,渭河从中穿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始皇帝凭八百里秦川席卷六国,汉唐皆是据长安而得天下。此处尽是边界,自五代十国以来鲜有汉民。
    大郎,京兆府如今虽不及汉唐时万国来朝,但并不比当时的其他地方差多少。
    真希望大宋可以灭掉青唐和西夏,到时候西域诸国贯通中原,京兆府就可以更加强盛了!”
    每个京兆府人都有一个梦想,或是一种憧憬。那就是让京兆府重新成为屹立在当世的中心,而不是缘边几路连年征战,十户九寡。
    不过张九章作为开封人,还是有不同意见,“京兆府毕竟只是京兆府,想一想汴京城,那是京兆府怎么也比不上的吧?”
    此时的汴京在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的大都市,更何况单单在大宋。
    看到周侗拉着脸一副竖子不足与谋的样子,王梓忍不住笑道:“真是一对冤家!”
    从熙州到秦州不过是穿过一个通远军的距离,一行三人赶着时间很快就来到了成纪。
    成纪县人杰地灵英雄辈出,传说是伏羲女娲的出生地。陇西李氏更是显赫一时,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一系就是出自陇西李氏。
    到了成纪县,几人都是两眼一抹黑。在亮出了公文之后,守城的兵丁立刻恭恭敬敬。
    张九章上前道:“我等奉公而来,不知县衙在何处?”
    一名身材高大的年轻人道:“既然诸位大人有公干,那就随我前来吧!”
    年轻人也是有心人,看到王梓几人便觉得不是凡辈,路上忍不住的道:“不知几位大人有没有参加熙河之战?”
    张九章有些炫耀的道:“当然,我随我家大人与青唐羌人大战多场,斩获无数。阵斩贼酋巴珍绝,生擒阿里骨和木征,为熙河之战立下了汗马功劳!”
    年轻人停下了脚步,羡慕的道:“真的吗?那么您是苗授将军还是王君万将军还是高遵裕将军?”
    张九章傲然道:“王家大人姓王名梓!”
    年轻人想了一阵,恍然道:“莫非真丈夫王大郎!”
    王梓对真丈夫这个名号是拒绝的,后世丈夫只为一人存,现在王梓却成了人人的丈夫,感觉就是怪怪的。
    没有怪怪的,但王梓也不能拒绝。就如水浒传的好汉都有一个响亮的外号,以便行走江湖。
    有了真丈夫这个名号,王梓走到哪里也是一个人人敬仰的英雄豪杰。
    “不错,我是王梓。我看你似乎也是读过书的,怎么在看守城门呢?”
    年轻人不好意思的道:“我们这里读书哪有几个能成的,我有武艺,还是吃兵粮混个军将比较实在!”
    王梓的年龄还不到二十,但因为身在高处,也就站在高处带着自认礼贤下士的模样道:“不好高骛远能够脚踏实地以后一定大有作为,相信以后你只要不死,定是一员名将!”
    年轻人大喜,道:“多谢将军称赞,小人自问有些武勇,也读过兵书战策。若大人不嫌,请大人将小人调到熙河前线吧!”
    机会摆在一个人的面前的时候,不是每个人都能抓住。王梓虽然有些文青气质,但也对能够争取主动的人非常佩服。
    “若是此行顺利,或可一试。对了,尊姓大名啊?”
    年轻人喜道:“小人刘仲武,多谢大人提携!”
    刘仲武带着王梓三人到了县衙,王梓将王韶的亲笔信递给了一个衙役。
    衙役也不敢怠慢,迅速将信件递了进去。不久之后,一名青衣人过来道:“敢问哪位是熙河路的准备差使王大人?”
    王梓上前道:“在下便是!”
    青衣人微微一笑道:“在下是韩知县的门客冯子翼,知县大人还在处理公事,一时脱不开身,特命在下先招待大人!”
    王梓知道如韩宗师这样的高门子弟一般都看不上自己这样的寒家子,或许能不能得到韩宗师的重视还要通过这个冯子翼。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