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洛阳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在锁厅试成绩出来之后,王梓也就得到了省试的机会。王韶见到王梓笑道:“君生果是天纵之才,不过半年的学习时间就能通过锁厅试,这等才能恐古之未有也!”
    章衡叹道:“或许君生就是至圣文宣口中的生而知之者吧?”
    孔子目前的称号是至圣文宣王,而不是明朝后习以为常的至圣先师。
    春秋时期,列国纷争。孔子作儒,本是想以周礼治乱世,是以常对诸王口诛笔伐。
    明朝《国朝祀典说》以为儒道是王道,孔子特其位非王者之位耳。是以不当以孔子为王,改称大成至圣文宣王为至圣先师。
    《论语》有言,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在孔子眼中,自己是学而知之者,唯尧舜那样南面而坐者是生而知之者。
    是以王梓连忙谦道:“君生可不敢当如此夸赞,此次考中锁厅试不过是侥幸而已!”
    章衡笑道:“锁厅试的第一名是侥幸,那其他人岂不是得天之幸的不读书之人?不过我观君生之卷虽然文通理顺,但文采和字迹略逊一筹。
    现在离春闺还有半年时间,不知道你能不能有所提高。若是可以得中进士,君生读书的水平想必都可以名垂史册了!”
    王梓由锁厅试而得到了省试的资格,王韶也该启程前往汴京了。
    临行之前,王梓本不欲带着尚秀芳一起去汴京,毕竟一个女眷不好跟着朝廷的使臣队伍。
    不过尚秀芳一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模样,王梓只好让周侗押后,带着尚秀芳的侍女和一些财物在后面跟着,同时让张九章先行一步。
    京兆府距离汴京还有上千里路,按照如今日行六七十里的马车速度,想要到达汴京还需要一段时间。
    十天之后,一行人赶到了洛阳。长安和洛阳都是古都,不过洛阳的繁华之处远胜长安。
    五代中的晋、汉、周三代,依照后梁制度,称开封、洛阳为东西两京,即开封为首都,洛阳为陪都,北宋继之。
    洛阳就是大宋的西京,宋太祖代周为帝,初以开封为都,是水运便利,可以凭此收复南陈,也可以凭南方钱粮养活汴京百万人口。
    但是宋太祖没有忘记大宋失去了燕云十六州,开封除却黄河,无险可守。
    而且开封的旧贵族势力庞大,宋太祖想削弱这些世家大族的影响,就要迁都洛阳。
    但宋太宗用一句在德不在险,得到了朝臣的拥护,不久后就在烛光斧影中驾崩,迁都之事就彻底熄火。
    如今的西京洛阳如同后世大明的南京一般,成了官员养老之地,同时也是旧党的大本营。
    反对变法的文彦博富弼司马光等领袖人物皆聚集洛阳,还时刻影响着朝廷的决策。
    王韶虽然属于新党,但也不是纯粹的新党之人,而章衡算是偏向于旧党。
    虽然双方政见有不合之处,但这也不影响章衡王韶对几位老臣的尊重。
    章衡王韶都是有心提携王梓,是以在拜访判南京府文彦博的时候就捎带着王梓。
    世人对文彦博富弼的风评很好,无论是为官还是为人基本上都无可诟病。
    之所以游离于朝堂之外,皆因两人认为大宋的稳定胜于一切,不愿大宋百姓受变法派折腾。
    出判南京府的文彦博对于王韶并没有什么好脸色,如同富弼与神宗奏对,言大宋二十年不动刀兵一般,文彦博也不提倡对熙河用兵。
    见到王韶后,淡淡的道:“这位就是在熙河逞威的王大帅吗?”
    王韶费劲千辛万苦开熙河,自认立下不世之功,正是踌躇满志之时,哪能受的冷言嘲讽,当即道:“大宋数败于党项之手,以致党项连年犯边,以为我大宋可欺。
    富相公所言二十年不动刀兵之言,岂不是让我大宋千万好男儿当缩头乌龟?
    文相公等人以为熙河不可取,西夏不可犯,是想学东晋偏居一隅吗?”
    东晋在史书上给予后世的印象只是王与马并天下和一场淝水之战,除此之外,就是软弱无力。
    满朝皆是清谈之士,你吹捧我,我吹捧你,却无几分治国才能,只能任由五胡乱华。
    如今辽国的威胁时时在侧,梁太后为了证明自己是真心为西夏,常常兴兵进犯。
    是以如今大宋的形势虽然看起来比西晋要强,但也不过是假象,否则也不会五十年后被女真一鼓作气的打出靖康之耻,赶到长江以南。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若真是二十年不动刀兵,那么大宋的禁军绝对是废废的。
    文彦博作为一个历仕三朝荐跻二府,出将入相数十年的老臣,面容之上尽是威严之色,斥道:“不过立下些许边功就如此跋扈,如此这般,朝廷岂能容你!”
    王韶这时也从熙河帅的角色中惊醒,但仍倔强的道:“某奉皇命为大宋收复熙、河、洮、岷、宕、叠五州,拓边二千余里,对西夏形成包围之势。
    此正是我大宋重振汉唐雄风之际,岂是我跋扈所为?廉颇年八十闻赵王相召犹能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看来文相公是真老了!”
    文彦博一听,怒道:“竖子敢尔!”
    说着竟要拿起茶杯砸向王韶,王梓眼疾手快的将茶杯夺了下来,章衡连忙起身拉住了文彦博,道:“文相公莫生气,你知道王学士不是那个意思。”
    王梓看着文彦博的样子倒是面露笑意,赶过来的文及甫看到王梓露笑,不禁急道:“你这年轻人好不晓事,为何要笑?”
    文及甫一句话将众人的目光转到了王梓身上,王梓拱手施礼,道:“我曾闻文相公在至和三年正月仁宗病倒之际,驳内侍禁密不敢漏言,吃住禁宫沟通内外,动辄军法从事。
    原来我还疑惑文相公这样一个循规蹈矩的老者,如何能做出那般大逆不道之事。
    直到方才,我才知原来文相公的一腔热血从未消退,只是深埋了起来而已!”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