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章故友归来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对于苏轼的审判,赵顼直接安排在了开封府。
    王梓没有想到与这位开豪放派诗词先河的苏东坡会在公堂之上进行第一次的相见,看着苏轼面色灰暗,了无生机的模样,王梓还真有些心疼。
    几个月以来,王梓还是第一次正儿八经的坐堂。想一想包青天的气势,王梓惊堂木一拍,沉声喝道:“堂下何人?”
    苏轼看着堂上的王梓,那意气风发威武霸气的模样不是自己正憧憬的模样。
    可惜再没有这个机会了,苏轼黯然道:“犯官苏轼见过大尹!”
    王梓暗叹一声,要是能重来,也不能选李白。诗人的傲娇情怀害死人,苏轼明显就是个例子。
    “苏轼,你可知罪?”
    苏轼仍然郁郁的道:“犯官知罪,但罪在犯官一人,请大尹不要连累犯官的家人!”
    王梓微微摇了摇头,道:“你可知在御史台你承认的是何罪?御史台甚至向陛下奏你意图对陛下不利,想要谋逆之罪呀!”
    苏轼一听,吓的一激灵,立马从昏沉的状态上清醒了过来,争辩道:“大尹,决无此事。苏轼就是再大胆,也不敢有谋逆之心,还请大尹明察呀!”
    看着苏轼眼泪鼻涕都流了下来,王梓也不忍心再逗弄苏轼,道:“苏大人,本官一直对你的诗词非常仰慕,当年富相公还曾说本官的诗词有苏大人之风。
    从苏大人的诗词中,我是知道苏大人是有一份拳拳爱国之心的,只是方式不可取。
    这样吧,苏大人若是当堂作出一首令本官满意的诗词,本官可以请陛下对你网开一面!”
    苏轼急急的道:“犯官心中乱的很,怕是难以作出令大尹满意的诗词。请大尹开恩,明辨是非!”
    王梓的脸沉了下来,道:“是非与否不用苏大人说,苏大人只管作诗便是!”
    苏轼的情商确实是差了一点,不然也不会在公堂之上教自己要明辨是非。
    苏轼无奈的沉下心来,泪水亦流了出来,“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杭州密州湖州!”
    这首诗只能说是稀松平常,但其中的味道却是凄凉的很。
    人说心比天高命比纸薄,苏轼明显就是这命。苏轼是胸怀大志的,但大志却在杭州密州湖州后戛然而止,这不得不说十分凄凉。
    王梓叹了一声,道:“何至于此,苏大人只要心怀天下,总能为苍生做些什么的。
    苏大人且安心,朝中多有为苏大人求情者,陛下以松口了,总不至于是死罪。
    只望苏大人管好自己嘴,暂时多寄情于山水,少用诗词来讽刺时政。”
    苏轼一听自己生存有望,不可置信的道:“大尹莫不是在寻我开心?”
    王梓知道苏轼这是在御史台受了相当的罪,才有这种表现,是以好生安慰道:“本官好歹也是知开封府,说话想来有些份量的!”
    王梓说话确实很有份量,御史台虽然想将苏轼一棍子打死,但得知王梓插手之后,蔡确就命众人停止了对苏轼的继续追究。
    目前蔡确的目标是进入政事堂,因为政事堂已经再次出现了缺口,元绛告老了。
    元绛告老,变法派失去了一位重臣,那么自然要有另外一名变法派顶上去。
    目前除却外面的吕惠卿章惇曾布等人,蔡确算是变法派的领头羊,整个御史台基本上被蔡确控制了大半。
    想要得到参知政事之位,王梓的意见还是非常重要的。若王梓横插一杠,那么蔡确就很难为参知政事。
    隔了几日之后,赵顼下旨,祠部员外郎、直史馆苏轼,责授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
    附马都尉王诜追夺二官、勒停,苏辙贬监筠州盐酒税,王巩贬宾州盐酒务。
    其他与此案有关的官员被判处以罚铜的处分,其中张方平、李清臣三十斤。
    司马光、范缜、钱藻、陈襄、刘邠、李常、孙觉、王汾、刘挚、黄庭坚、王安上、吴琯、戚秉道、周邠、盛侨、杜子方、颜复、钱世雄各二十斤。
    这是一场变法派对反对派的大胜,经此一战,蔡确成功入主政事堂,成为了参知政事,进入决策层。
    一场声势浩大的***结束之后,两党之间再度进入了势同水火的状态,赵顼籍此权势更重。
    赵顼做皇帝也是比较成功的,乌台诗案影响甚广,议论不绝。
    在此情况下,赵顼对征南回来的种谊举行了大型的欢迎仪式。
    此次种谊领兵南下是下了大功夫的,有了王梓的经验,种谊对于攻占交趾可以说是轻车熟路。
    一个月的时间到达广南西路,到达广南西路之后,就以侬智会侬宗亶黄金满等人的带领下一路反攻,仅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占领了升龙府。
    交趾郡王李乾德和黎氏匆匆而逃,种谊一路追着李乾德跑到了布政。
    此时占城和真腊再次出兵相助,这才生擒了李乾德和黎氏。
    交趾在秦汉时虽然只是郡,但现在最少也是一个郡国。灭国之功还是有影响力的,是以赵顼特意命朝廷进行了献俘仪式。
    打胜仗对汴京的鼓舞还是很强烈的,汴京的人在几年胜仗的熏陶下精神面貌都焕然一新,看到外国人都趾高气昂。
    汉唐雄风有种要复苏的感觉,这是王梓也从来没有体会过的。
    随着一个又一个胜仗的到来,朝中对西夏这个仇敌的存在已经越来越不满。
    献俘仪式之后,种谊一跃而起,接任赵济直接担任熙河路经略安抚使。
    通常情况下,武将不会直接担任一路帅臣的。欲先取之必先与之,给了武将好待遇,自然是要武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为了避嫌,王梓都没和种谊正式见面。只是在去完太庙的归途中,见了种谊一面。
    种谊露出了故友重逢的喜悦,不过种谊心中的疑惑更重,“陛下这是怎么了?似乎很高兴呐?”
    王梓忧道:“胜利会让人士气高涨,民心凝聚。只是胜利也会让人骄傲,从而被冲昏头脑啊!”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