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三章科场舞弊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大宋每三年一次的科举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想要过独木桥就是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元丰二年的大考在一片春寒料峭中热闹的迎来,春天是生的希望,科举的士子们将这份生的希望渲染到了极致。
    千年的大考一直是作弊与反作弊的斗争,王梓当然也不希望自己刷声望的时候出现什么意外,是以在科考一开始,王梓就在贡院们前看着军士们检查考生的物品。
    七八千的考生总有自作聪明的,不过军士们经过了培训,对待查验都非常认真,是以不多时的功夫便从头发衣服笔筒墨砚里面搜出了小抄。
    这次专门负责验明正身的官员是邢恕,邢恕尝以策士自居,因为惹恼了王安石,是以在洛阳闲蹲了七八年。
    直到吴充为平章事的时候,才通过洛阳请托到了吴充的头上。现在的邢恕已经是史馆检校、著作佐郎。
    重新任官的邢恕没有了初中进士的意气风发,但这种突然不会叫的狗恰恰是王梓需要提防的。
    邢恕是吴充提拔上来的,是以对王梓是敬而远之。哪怕王梓亲自到场,邢恕也只是微微一礼,并不多言。王梓看着邢恕在查验中颇为用心,也不会多事。
    不过在看了一阵后,王梓敏锐的发现有数名考生见到邢恕后,明显的喜于形色,明显是认识邢恕。
    而邢恕面无表情,甚至用眼瞪了瞪这几名考生,颇有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思。王梓刻意记下了这几名考生的号房,留之于验证。
    自王安石改革科举之后,赵顼下令废除诗赋、贴经、墨义取士,颁发王安石的《三经新义》和论、策取士。
    进士考试为四场:一场考大经,二场考兼经,三场考论,最后一场考策。
    在大经兼经考完之后,很快就到了试论。这场试论中,有王梓亲自出的一题。
    题目是“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王梓早已在与邢恕有交集的几名考生中转了好几圈,几圈下来终于发现了一个规律,那就是这几名考生的第一段的开头和第二段的结尾均用了夫字。
    心中有了疑惑的王梓并没有大张旗鼓的宣扬此事,而是默默的等到了大考全部结束,并且已经糊名誊录之后。
    北宋文风甚盛,参加科举的士子通常达七八千人。除去因为作弊而赶出考场的人,还有五千余人参与了科举考试。
    五千多份试卷挺让人头疼的,在考官们紧张的批要试卷后,王梓突然下达了一道命令,“诸位,请将第一道试论中第一段开头加夫字和第二段结尾加夫字的试卷全部找出来。”
    王梓宣布这道命令的时候,明显看到了邢恕的脸色突变。
    王梓下达此命后,韩忠彦质疑道:“不知王学士此言何意?莫非是怀疑有人借机舞弊吗?”
    刘挚也疑惑道:“王学士,科场作弊非为小事,你可要慎重而行!”
    许将亦道:“君生,此事非同小可,你可有真凭实据?”
    王梓笑着道:“就是没有真凭实据,我们先将我刚才所言的试卷挑出来又如何?夫字虽然常用,但亦不是怎么都能用。
    只要将试卷挑出来,若一个是巧合两个是巧合,那总不能三个四个都是巧合吧?”
    许将看着认真的王梓,道:“既然君生如此坚持,那便将这些试卷挑出来吧。科举乃是国家抡才大典,出不得一点差错!”
    随着许将的点头,考官们纷纷将试论中第二段第一个是夫字,和第二段中最后一个字是夫的试卷全部找出来。
    其实本来王梓也不知道能有几人作弊,但当一份两份三份四份如此的试卷出来之后,许将的脸色顿时变的非常难堪。
    贡院之内的声音越来越小,除却“沙沙”的阅卷声,其他的声音一点也没有。
    最终,按照要求查摆出来的试卷共有八份。
    王梓沉声道:“许大人,您怎么看?”
    许将扫视着众人,重重的哼了一声,道:“本官身为主考官,科场出现舞弊,本官无法巡视。
    王大人,我等二人当亲自入宫向陛下告罪,请陛下派人查明此事。
    在此之前继续封锁贡院,一切等查明事实真相再说!”
    王梓对这样的处理没有任何意见,两人上了马往宫中而去。
    赵顼一听事情的原委顿时大怒,命御史台和开封府派人前往贡院调查科场舞弊一案。
    御史台派出了李之仪开封府派出了蔡京,蔡京是精明强干之辈,来到贡院后便请示将试卷开封,将考生严加审问。
    在许将王梓的见证下,八名考生的姓名被一个个的点了出来。
    蔡京立刻派人将八名考生提了出来,经过审问,七名考生的口供指向了邢恕朱光庭杨时等人。
    邢恕是吴充引荐而来,不过与洛阳众人交好。朱光庭是偃师人,天然的靠近洛阳。杨时是二程的弟子,久居洛阳。
    三人均与洛阳有关,而且八名士子以是洛阳及其附近的人,其中还有一名二程的弟子,谢良佐。
    王梓是知道杨时谢良佐的,两人皆是程门弟子,程门立雪的佳话就是二人主角。
    谁都没有想到大名鼎鼎的二程门下会出现徇私舞弊之事,二程都是道学先生,食古不化,最重礼节。
    谢良佐既然能够成为二程最重要的门人之子,应当在道德上不存在作弊行为。
    而且谢良佐名声颇响,在二程门下进学一年,自觉得矜字,为时人大为称颂。
    八人之中也唯有谢良佐没有任何交待,只说自己就是如此作的。
    王梓拿出了谢良佐的试卷,文章四平八稳,十分有功底。
    在蔡京的威慑下,其余七人皆交待了事实,那么谢良佐究竟是误杀还是大奸若忠呢?
    此时杨时上前道:“许学士,王学士,下官确实知晓此次一些人的作弊风声,但并不以为意。不过下官敢保证,谢良佐绝对没有作弊,下官敢发誓!”
    谢良佐亦道:“学士敢发誓,绝没有作弊!”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