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槛车入京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岷州危在旦夕,洮州沦落敌手的消息让朝廷很是不安。朝中新晋抬头的旧党中人,如御史刘挚就竭力鼓吹先弃兰州,再弃岷洮,赵顼的脸顿时都黑了。
    刘挚仿佛看不到赵顼的脸色,当然,他也确实看不到。
    “陛下,熙河兰会之役,本由我起,新开数州,皆是彼田,今既许其内附,岂宜靳而不与?
    有知河州王梓者,见小忘大,守近遗远,惜此无用之地,使兵连不解,为国家之忧。愿决圣心,为兆民计!”
    除却刘挚,新入朝左司谏吕陶亦道:“所谓岷州、洮州、兰州、定西城、龛谷寨者,久在封域之外,一旦取而有之,地不可耕而食,人不可收而使,而使废垣颓垒,如狐兔之穴。则生民何时休息哉?
    知河州王梓为一己之私,而置天下万民而不顾”
    除却这些小喽啰,文彦博富弼苏轼苏辙等人全都是反对开拓熙河的人。
    同中书平章事吴充素来宽厚,王珪温和,枢密使冯京是妥妥的反对派,是以朝堂之上一时竟无人可制。
    自王安石罢相以来,政事堂就软了下来。这本是赵顼有意为之,因为赵顼觉得自己已经是个成熟的君王,可以不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宰执存在。
    但看到此场景,赵顼突然觉得没有变法派支撑,这朝堂着实不好控制。
    最起码变法派多是实干派,能够脚踏实地的去解决问题。而反对派却大多都是嘴炮,就会风闻奏事。
    正在朝堂对熙河路落井下石的时候,通政司的范百禄传来了熙河路的八百里加急。
    赵顼对熙河路有信心,是以直接道:“念!”
    范百禄舒缓了几口气,字正腔圆的念道:“熙河路经略使司报,熙宁九年四月,洮州大首领巴毡角在邈川大首领蛊惑下起兵反叛。
    出其不意攻占铁城寨,幸知岷州种谔败之。然其贼心不死,调兵数万击败洮州都巡检使包顺,占领洮州大部。
    得知青宜结鬼章巴毡角等人作乱,熙河路经略安抚使司迅速以知河州梓为洮州安抚,率部增援。
    知河州梓以火药一日而下零令寨擒巴毡角,再一日破洮州,得青宜结鬼章。
    随后转兵讲珠城,以种谊李浩等人为将,击破青塘十万援军,斩获无数。”
    一封急奏念完,刚擢升御史的何执中率先道:“旬月之间,熙河大定,此朝廷之福也!
    自集英殿修撰梓入熙河以来,熙河所费钱粮较去年节省数十万贯。
    所得兰州之地只动用了熙河路人马,而且就食于敌,至今为向朝廷伸手另要钱粮,边地能够做到如此者有几人?”
    第二个为王梓出头的竟是蔡京,只见蔡京道:“陛下,自通远至熙州才通一径,熙之北已接夏境,今自北关辟土百八十里,濒大河,城兰州,然后可以捍蔽。若捐以予敌,一道危矣。
    臣以为知河州梓复兰州,败鬼章,实有大功于宋,请陛下嘉奖之!”
    有了蔡京的肯定,保留在朝堂的最会见风使舵的御史知杂事蔡确,顿时道:“兰州弃则熙州危,熙河弃则关中摇动。
    唐自失河湟,吐蕃、回鹘一有不顺,则警及国门,逮今二百余年,非陛下英武,其孰能克复?今一旦委之,无厌之欲,恐不足以止寇,徒滋后患尔!”
    自从王安石去相,吕惠卿章惇出外,新法就失去了大旗。
    但赵顼并没有停止新法,是以蔡确蔡京等新法的后起之秀才争着想要扛起新法的大旗。毕竟谁能扛起新法的大旗,谁就可能一步登天。
    蔡确善于投机取巧,是以进阶很快。蔡京能力卓著,与新党的核心交好,亦与王梓交好,稳扎稳打,优势也很明显。
    在两人之后,在朝中颇具份量的苏颂亦道:“无论熙河还是兰州,从地理位置上对我大宋十分重要。
    西夏连年犯边,百姓困苦不堪。以和促和只会骄西夏之心,唯以战促和,方能让西夏不敢生觊觎之心!”
    有了大佬的站台,朝堂的风向就为之一变。赵顼亦满意的道:“熙河路等人今番未用其他各路相援,即攻取兰州,重新收复洮州,更得敌酋青宜结鬼章,此百年以来之大胜也,当议重赏!”
    青宜结鬼章是青塘的二号人物,也是邈川地区的大首领。生擒青宜结鬼章就如生擒了敌酋一样,十分鼓舞人心。
    如今朝堂之中可以说是没有重臣,是以赵顼拍板之后就是圣旨。
    而且赵顼如今还在责令王珪苏颂研究官制,进而改革官制。
    对于改革官制,赵顼的次要目的是精兵简政,减少冗余,而主要目的是加强皇帝权威。
    熙河变法是以政事堂为主导的变法,赵顼的意志需要通过政事堂的相公们来实现。
    这就需要赵顼特别的倚重王安石,但现在,赵顼希望自己亲手推动改革。
    王珪不是不清楚赵顼的心思,是以一直在顾左右而言,这也是官制久久未行恶心原因。
    在朝议过后,赵顼先行召见了王珪。作为三旨相公,王珪知道赵顼必有圣意,是以小心翼翼的道:“陛下,生擒青宜结鬼章诚不世之功,足可献祭太庙也!”
    赵顼对王珪的态度非常满意,道:“我欲重赏熙河,王卿以为如何?”
    王珪点头道:“自当如此,否则谁为陛下效死!”
    赵顼更满意的道:“那你以为该如何重赏?”
    王珪看着赵顼眼中的期冀,知道赵顼应该是想提拔王梓,是以顺水推舟的道:“此战皆赖知河州王君生之力,臣以为当重赏王君生!”
    赵顼笑道:“王卿果有真知灼见,朕欲加王梓天章阁待制,以王梓权熙河路经略安抚使,卿以为如何?”
    “咳咳!”
    王珪剧烈的咳嗽起来,“这……陛下,王君生出外不过一年,贸然骤升一路帅臣恐怕不妥吧?”
    赵顼对王梓确实是寄予厚望,不过从四品的天章阁待制和一路帅臣确实有些恐怖。
    不过同为年轻人,赵顼对王梓总是特别的看重,“这不是权吗?”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