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忙拉自己媳妇到帐中,亲密庆贺自己高中之喜去也。
王氏的如意算盘不是一头热,张守备家听周纪秋高中,且来了北都。原有的结亲之意更急迫。
须知三爷周纪秋一旦授官,家里子女结亲的范围更广,且以后两家再见不易。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于是第三天正是休沐日,张夫人携儿女来访。
各自相见,宾主尽欢。
私下里张夫人含蓄的向王氏提出结亲之意。
王氏大喜,可再听她话,才知道欢喜的有点早。
人家惦记的是娶进去,而不是她想的嫁过来。
王氏微愣后又恢复笑意,正想含蓄用话岔过去,有下人来报,有一杨姓公子来拜访。也就顺水把这个话头岔过去了。
因又有客到,张夫人不便久留,带着儿女告辞而去。
王氏这才知道那位杨姓公子居然是杨毅。
他是被直接请到三爷处的,在临行前来给王氏见礼平安,不一会儿也告辞了。
到晚上姝眉才知道杨大尾巴狼来过了。
还更惊讶的得知,在同时进行的武考中,这家伙居然得了个武状元。
因为当今皇上重文轻武,时人肯定也如此。
所以他这个武状元的名号,远远不及文状元响亮。
他之所以到了北都,是因为被授官到此。
得知周家在此,特来拜会的。
而王氏那边正和三爷说起张家的意思。
三爷一反原来任媳妇做主的态度,断然反对嫁女儿。
虽然今天第一次看到张成,知那是个好孩子,家世目前也比自家高。
但是他本人文还不成武也不就。比不上自家一文一武两个出色的儿子。
连今天来的杨毅也比他优秀太多。
要不说就怕货比货。
何况就算没有那三个强大的参照物,在三爷心里,想娶他闺女的人,都是他的苛刻对象。
再说闺女才几岁急啥急?
看着夫君那副叽叽歪歪的样儿,把王氏逗乐了:“你闺女12岁小,人家闺女13岁就大了?女孩子不都是先早点相看么?”
三爷油盐不进,又说长幼有序,先给霆儿说,眉眉等我们到京城再说。终点 .zhongdianxs.
王氏想想也就罢了。横竖女儿不大,到了京城选择面更大,再看看也不是不行。
张夫人琢磨一路,回想王氏夫人在她含蓄表达欲结亲时的表现,猛然醒悟对方确实有心结亲,不过不是嫁女而是娶媳。
回家后赶紧和张守备商量。
张老爷想起刚押运粮草走了的周家二公子,他还曾极口夸赞过。
现在一听夫人说,周家欲给那小子讨自己的宝贝闺女,忽然觉得他也没原先赞的那么好了。
又听夫人叨叨,虽有点遗憾没能给儿子讨个好媳妇,不过要是能给女儿找个好婆家也足以弥补了。
他心里更是有点不痛快,但又不好扫夫人的兴,只说周家肯定马上就返乡,反正孩子们岁数都不大,亲事以后再议吧!
周家确实很快就返乡了,三爷的时间紧,姝眉都没来得及亲自和张晴辞行。
只好派人送信说明缘由,并约以后常书信来往。
回乡祭完祖,三爷把自己以后的安排,秉明了父母。
周老太爷和老太太对儿子的决定都不干涉,只是在听三爷力请父母亲去京城,说是那里的环境特别适合母亲养身体时,赵老太太拒绝了。
故土难离,她一把年纪不想再折腾。
让三爷只管带王氏和孩子们去,她就和老太爷在老家养老,哪儿也不去。
三爷又说这也是大哥的意思。
三爷夫妻的苦劝,没能动摇老太太的坚持。
听说后的姝眉表示愿意在家陪祖父母,替父母尽孝。
开始老太太也断然拒绝,后来不知想到什么,居然同意了。
不过要三爷在京城给姝眉找个好师傅,好让姝眉就算在乡下,各种能力也不比城里的大家姑娘差。
等霁哥儿也闹着陪祖父母和姐姐时,那就是全家齐齐反对了。
他是男孩子,年龄也足够上学了,在京城有更好的书院,那里的教育水平是乡下绝对比不上的。
于是一家人又再次分离,很快三爷携妻带子和父母闺女分开,去京城和长子汇合去了。
今年北方的春天格外短暂,似乎刚一露头,就被身后的盛夏一把推开,盛气凌人的酷暑便统治了一切。
周家大院三房内,三爷给姝眉从京城请来的师父曹姑姑,看着因为热咋舒服咋待着的四姑娘,无奈的摇摇头。
曹姑姑原是一个落魄官宦人家的大小姐,被继母以生活艰难,替她谋条生路为由送入宫。
苦熬到出宫的年龄,也不好婚配,又怕再次被家人出卖,索性没归本家。
因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