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汉王朱高煦终于造反了,当任雪峰把此次阴谋失败的前因后果一说,朱高煦就认为造反事小,被天下人嘲笑事大,搞阴谋搞到放屁都砸后脚跟的程度,还有什么颜面在暗处指手画脚,真是他朱高煦造反世家的耻辱。
“王爷,这次我们遇到了一个很诡异的事,我们好像遇到了王妃。”
“就是你们遇到的那个女子?你看清楚了?”
“看清楚了,虽然长相不是,可她举手投足,说话的神情,还有对我们的了解,都像极了王妃。”
“难道她又找到替身了?”汉王自言自语地念叨。
“替身?”任雪峰有点莫名其妙,没听懂汉王在说什么。
“任师爷,自从我们来到乐安,你可感到王妃有什么不同?”
“这……王妃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让卑职捉摸不透。”
“哼,不要再多管闲事了,抓紧时间筹备起兵的事吧。趁我那好侄儿初登皇位,立脚未稳的时候,攻下京城才是你要做的事。”
“王爷,卑职已经策划好了,要攻下京城,必须里应外合,方可奏效。”
“嗯,去把枚青叫来,本王有要事找他。”
任雪峰满腹狐疑地去找枚青,王爷怎么没把王妃的事情弄清楚就不追问了呢?真是奇怪了?看样子,皇家的家事永远都是个迷,不过问也好。
宣德皇帝朱瞻基自从王振杀了盛寅,绝了后患以后,关于汉王造反的事就迫在眉睫了。汉王公然造反,天下人人皆知,不出兵平叛,对他这个刚上任皇帝的威严打击是非同小可的。可派谁出兵平叛呢?朝中大臣都认为派阳武侯薛禄出兵平叛最合适,可太常寺卿杨秋迟持不同意见,朝中武将都和汉王有不错的交情,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到时候,打胜了打败了都是个未知数,还不如皇帝亲征为好。宣德帝也是心动不已,但是就是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全,自己刚坐上皇位,还没过足瘾就把命搭上了,太不值得了,这可如何是好?
正当宣德帝拿不定主意的时候,英国公张铺觐见,朱瞻基马上召见。
“皇上,臣抓到一名奸细,是汉王的亲信枚青,枚青已招供,汉王造反,派他来联络内应。”
“哦?汉王造反,朕已知道,但是不是亲征却拿不定主意。”
张铺伺君多年,当然明白其中的关键,再说他也不想让薛禄专功,这机会岂能放过。
“皇上亲征乃人心所向,至于皇上的安全问题,有一个人可保皇上万事无忧。”
“是哪位爱卿能随朕亲征?”
“忠勤伯叶三如果能随驾出征,可保皇上万无一失。”
“叶三?盛寅的事,他也算为朝廷立了功,朕还没有封赏,就让他率朕的亲卫营随朕亲征,爱卿可去安排一切,不得有误。”
“臣遵旨。”
宣德元年八月,朱瞻基亲征乐安,不过十日就到达乐安城下。汉王本以为可以等到好消息立刻出兵,手下众将都跃跃欲试要大干一番,没想到把皇帝等来了。朱高煦并没把宣德放在眼里,可手下众将却慌了手脚,一时间竟组织不起有效的抵抗,士兵也纷纷抗命,令朱高煦一愁莫展,这时候,朱高煦才发现他造反造的众叛亲离,成了孤家寡人。
朱瞻基也非等闲之辈,到了乐安也没扎营,就集中兵力堵住了乐安正门,急命薛禄上前讨战。薛禄挺起胸脯,高声喊了一嗓子,单手提着长柄大斧,在城下绕着圈地跑,边跑边拼命喊着让城上的士兵开城门投降。城上的朱高煦见是薛禄,气就不打一处来,他也知道薛禄的勇猛,以前在军中他们可是最要好的兄弟,打仗作战从没败过,可今天打到他头上了,骑着脖子向他拉屎放尿,哪还能受得了这样的窝囊气,见众将不愿意随他出城,点了几十名王府亲随,上了战马,打开城门冲了出去。
薛禄带的都是骑兵,而且跑来跑去,队形都散乱开了,完全没有想到城里会冲出人来,根本没有做好交战的准备,他们乱哄哄地追随着薛禄,在城门前吆喝着。朱高煦紧绷着手肘,胳膊上缠绕着一条*的铁链,右手提着铁锤,*的铁链嵌在锤柄上,在战马的腰腹下摆动着。马头和薛禄形成了一条直线,出城后也跑起了兴子,风声呼啸着从朱高煦头盔两侧吹过,和密集的马蹄声混成一片。前面薛禄带领的骑兵似乎有些踌躇不定,没有立即参与冲杀,出城的王府亲随慢慢集中起来,展开队形,似乎要和薛禄的骑兵对冲。
朱高煦可说是从战场上混出来的,对骑兵作战可说是经验十足,在心中就对薛禄的骑兵做出了判断,他奋力夹了夹马腹,受到激励的战马快速向前方冲去。后面的亲随挥舞着马刀紧跟在朱高煦身后,用力踢着跨下的坐骑,落后朱高煦也就两个骑位。对面匆忙排列成阵的大明骑兵见汉王已经呼啸而来,似乎也知道没有更多的时间集中了,他们面对面开始逆向加速,同时挥舞着马刀。
耳边的风声更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