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吴庄,到达目的地。
另一条是从宋家村先到赵庄,走大家嘴里面的大道。
所谓的大道,就是从路口出发的一条路,这条路穿过赵庄,穿过吴庄,直直向北。
大队小学,也就是吴庄小学,就在大道边上。
宋蓉蓉没有多加考虑,直接选择了第一条。
因为如果要走大道的话,她一定要去赵庄,太多认识她的人了,免不了又要一番寒暄。
关键是到现在她还是傻傻分不清那些各种辈分的长辈。
宋蓉蓉现在有点怀疑自己有脸盲症了,她觉得那些老头们,长的都差不多,那些老太太们还好一点,但是也没有多大的区别,这直接给她的认人计划提升了极大的难度。
还有一个原因,赵庄有一群讨人厌的小子。
也就是宋蕊嘴里面的那群讨人厌的小子。
这群小子,宋蓉蓉小的时候天天跟人家打架,现在总不能还跟人家打吧?
这就是一群极其无聊的小孩子,平时以捉弄女孩子为乐,这要是在古代,就是活脱脱的纨绔。
宋蓉蓉不评价他们,但是也不想搭理他们。
下午六点多,太阳西斜,一片片麦地里黄灿灿的一片。
学校里放假是按阳历来的,阳历要比阴历快一个月左右,所以说现在以阴历来算,正是六月初。
六月中旬的时候,就是收麦子的时候。
前几天宋妈妈还摘了青色的麦穗,揉掉壳子,给宋蓉蓉煮了麦粥。
这种麦子,熬成粥喝非常好喝,有一种独特的清香。
只是几天的时间,麦子身上的青色就已经褪去了一大半。
从宋家村到吴庄的路边上种的是杨树。
有新杨树,只种了三四年的那种,还很细,这样的树在晌午压根没有办法给人遮阴。
但是大部分都是十来年的老树,树冠子郁郁葱葱的。
宋蓉蓉打算自行车去,宋妈妈念叨着,两里地都不到的路,为什么非要骑着车去?以前你上学不都是走着过去的吗?
宋蓉蓉对宋妈妈的话置之不理,一里多路,走起来确实不怎么费力气,但是如果没有了自行车,她怎么用对吴庄长辈的寒暄呢?
没错,就算是走吴庄也是免不了遇上长辈的。
在这个时候,附近的村庄跟村庄之间,相互结亲非常正常的事情。
宋蓉蓉就有个亲姑奶,嫁到了吴庄,还有宋蓉蓉的亲大姨李铁花,也是嫁到吴庄的。
好在是这两家,都不在去吴庄小学的必经之路上面。
现在已经放假了,所以说吴庄小学里并没有老师,也没有学生,但是学校的门是虚掩着的。
学校里面的小卖部已经暂停营业了,还宋蓉蓉还在吴庄小学上学时候,基本上没有什么零花钱。
每天最大的开心就是能花上一两毛钱,在小卖部里买上一两根辣条。
糖什么的,那是小孩子才吃的东西,反正小时候的宋蓉蓉是不怎么喜欢吃的。
所以说后来,宋蓉蓉的弟弟,宋婷婷的亲弟弟,宋奶奶唯一的孙子,宋豪豪在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向宋蓉蓉借了一毛钱,那是宋蓉蓉那天的辣条钱,他一直没有还,都上初中了宋蓉蓉都还记得很清楚。
宋蓉蓉甚至现在都还记得,宋豪豪后来毕业了工作了,也没有把宋蓉蓉的一毛钱还给她。
虽然说整个学校都暂停了运行,但是学校门口的老大爷还是一如既往的坐在那里。
边上围了一群老头,在地上停停画画的,估计是在玩五子棋。
老大爷抬头看见了宋蓉蓉。
“是赵老师的孙女吧?宋宝儿是吗?我没记错你的名字吧?他门开着,你直接进去就行了。”
老大爷说这话的时候,宋蓉蓉都已经把门给打开了。
她礼貌地回头道谢,并没有纠正老大爷的错误。
其实也算不上什么错误,在老家这边,她的长辈大多数都是叫她宝儿。
宋蕊还是耐不住她的强烈要求,才不得已改了自己的称谓。
这是一个很常见的乡村小学,一层楼的平房,用装瓦铺成的道路,还有路边的桐树。
吴庄小学条件还算是好,小学有一个很小很小的小树林,大概只有五六十平方米的样子,里面还种了几颗松树,郁郁葱葱的格外讨人喜欢。
路边上是台子,那种跟凳子差不多一样高的台子,上面还砌了瓷砖。
跟现在乡下普遍的房子比起来,学校里的平房就显得格外洋气了。
现在乡下的房子,大多数都是李姥爷家那样的,上面是木板或者泥,学校里面的房子,顶是也是泥瓦做的,甚至墙面上还刷了一层白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