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2章 告享太庙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今日到场的长一辈的亲王,有二十三岁的大胖子江安王李元祥,二十九岁的郑惠王李元懿,三十岁的徐康王李元礼,三十一岁的荆王李元景、韩王李元嘉……但福王李元婴这次没来。
    这些元字辈的亲王们年纪都不大,最年长的只有三十一岁。
    玄武门之变时,他们有的只有七岁、八岁,而李元祥在那一年出生,李元婴还没出生呢。
    建成、齐王和秦王三兄弟,当年为了太子之位惨酷相争,说起来离他们很遥远。
    贞观皇帝登基之后,对这些小兄弟们都不错,只要够了年纪便给他们封王,给他们不小的地方。
    而这些自小离了高祖身边的孩子们,虽然没有得到高祖的言传身教,反倒还都成人了,除了李元婴和李元祥之外,个个都自学成材。
    李元礼性情谦恭,有敬畏之心,善骑射,治理绛州口碑很好。
    李元景更是颇有治名。
    李元懿喜好经术,数次明断大案,能力也没的说。
    潞州刺史,韩王李元嘉的母亲是宇文昭仪,宇文述的女儿,一度受宠于高祖。
    高祖即位后欲立宇文昭仪为皇后,但昭仪坚决推辞不受。
    李元嘉以母亲受宠的缘故,特别被高祖喜爱,但这个人没有丝毫骄奢之心。
    看起来宇文昭仪很有些头脑,细想她那时若登了后位,年幼的李元嘉便成了嫡皇子。
    那么失去了嫡子身份、而正当壮年的建成兄弟更不会善罢甘休了。
    但正是玄武门之变,让他们的父皇李渊一下子跌下了皇帝宝座,这样的遭际胜过了连篇累牍的说教。
    这些高祖的儿子们经历了一个人成长中最难经历的东西,随着逐渐年长,他们谨慎自敛,最后都成了大唐各主一方的诸侯,任何一个都不是等闲之辈。
    再看贞观皇帝的后辈里,李泰、李治两位与金徽皇帝同母的亲王都在。
    此外还有纪王李慎、越王李贞、蒋王李恽等人,这些人有的年纪比元字辈的还要大,但给人的感觉,在成熟稳重上却差了不是一截。
    人们一眼看到的是曹王李明,他名义上是李元吉的后嗣。
    齐王和李建成不一样,李元吉以谋反失败的罪王身份,仍然有配享太庙的资格。
    再一个便是三十岁的吴王李恪,他是李世民与隋炀帝之女杨妃的儿子,在兄弟中排行第三,年纪仅次于太宗皇帝的嫡子——李承乾和李泰,是皇帝庶子中的长子。
    人人都知道李恪身份不同一般。
    他身具隋、唐两朝皇室血统,因为他那位大隋公主的母亲,李恪差点成为嫡子,在面容和身量上有些贞观皇帝的遗韵。
    这个人的文才不错,骑射功夫与上一辈的李元礼并称。
    有人猜测,正是身上具有两朝皇室的血统影响了他,不然怎么直到现在,李恪都有爵无职?
    而且先皇至死都没有提到过对他的安排。
    正在人们胡思乱想的时候,金徽皇帝驾到了。
    而且人们发现,他并未乘銮驾到太庙来,而是骑的他那匹炭火宝马。
    按常例,他该乘金辂抵达太庙的头一道大门外,然后回车向南,停车,随车的护卫将军先下来,立于车右,请皇帝下车。然后皇帝再登上小一些的车子到太庙的二门。
    太祝连忙私声吩咐执事,“记好这一节,陛下乘马至……看来今后这一套大车小辆的仪式有可能取消了!”
    金徽皇帝身穿轻罗黄衣,领上绣着飞升之龙,深青色的下衣,绣着日月、星辰、山龙、虫火等十二章,鹿皮软底靴,金质轻甲,在初升的朝阳下熠熠生辉。
    头上是衮冕,金饰玉簪,前边垂着十二旒朱丝串起的白珠。
    这是皇帝在派遣出征将士、纳皇后、元日按受朝贺时所戴的冠,在享庙时戴来也不违制,但比规定的那一套要利索的多。
    在官员的行列中,以大司空身份出席享庙的赵国公长孙无忌,不由自主地发出一声赞叹。
    妹妹所生的三个孩子个个仪表堂堂,但李泰失之于文弱,李治失之于纤薄,只有金徽皇帝各方各面堪称完美。
    皇帝腰间佩着他那柄形影不离的乌刀,衮冕下,脸色虽不是很白晰,但愣角分明目光炯炯,英俊而又潇洒。
    赵国公仿佛看到了先皇在大战虎牢关时,那个自信、孔武的英姿。
    随着他的出现,那些亲王们无不黯然失色。
    更令赵国公欣慰的是,他的老儿子长孙润,果然以皇帝亲卫的身份随着来了太庙。
    长孙润也骑着马,全副的武装,而且身上比皇帝还多挎了弓箭,同样的精神抖擞。
    赵国公想,如果不出意外,长孙润过了这个年八成要去洪州了。
    皇帝的马队直至太庙二门,谒者示意大司空长孙无忌去迎。他步行至太庙二门内,面朝门外站定。
    此时皇帝已经下了马,奉礼郎呼道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