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果然, 没过几日, 宫里就传出消息, 有十多个太监因行贿受贿、探听皇帝行踪、结党营私、私交大臣、泄露机密等罪名被处以极刑,同时, 家产充公,家眷发卖。这其中,就包括那总向荣国府伸手借钱的夏太监。
    一些不明真相的百姓就笑了, 觉得皇帝是不是糊涂了, 都是做太监的人了,哪儿来的家眷,至于家产, 有可能都不够塞牙缝的。
    但当一个个宅院被侍卫包围,从里面抓出一个个穿金戴银的男女老少的时候, 这些人全都傻了眼睛。闹了半天,这些太监的日子可比他们甚至许多官员的日子过得滋润多了。
    别看人家是太监, 缺了某样东西, 但照样老婆孩子热炕头,有的,才刚娶了第十八房小妾。虽说人家在宫里是伺候人的, 但出了宫门,伺候他的没有十个也有八个。还有家里的兄弟姐妹, 也都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个个过着老爷太太少爷小姐的日子。再加上从家里搜出来的财物……
    这些人心里那个悔啊, 早知道太监是这么来钱的营生, 他们就把自家的孩子送进宫了。但回家一看自家的小萝卜头们,虽然连狗都嫌弃,但真要把其中哪一个送进宫,他们却狠不下这心。又不是过下去日子,实在没有必要把孩子送进那地方去。皇宫看着虽好,但每年死的太监不知道有多少。况且将来能成为有权有势的大太监的又能有几个?相比来说,期望孩子做大太监,还不如期望他们去做官。九品芝麻官再小,在百姓眼里也都是大官。
    因为百姓们的关注点都在这些太监上,很少有人注意到,不少官员也都受到了波及,或贬或罢,朝堂上一阵动荡。而皇宫里,妃子们也都人人自危,那经常跟太监打听皇帝行踪的怕被牵连,洁身自好的也担心会有人借着这事儿兴风作浪,自己遭受无妄之灾,等到皇帝最宠爱的甄贵妃被降为妃甚至禁足三个月时,宫里更是风声鹤唳,人人缩在自己的宫里头,连平日里最喜欢逛的御花园都不去了。
    而贾元春,也被送回了忠勇侯府。
    贾母和王夫人知道夏太监出事以后就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想找人去打探消息,又没那路子;想找交好的人家帮忙,可人家自己都自顾不暇;贾赦也不愿意出手,说又不关元春的事,瞎折腾什么,贾母又不能直说夏太监是元春在宫里麻雀变凤凰的重要人物,只能在心里暗恨为什么这么没脑子的人竟然可以当上侯爷。而王夫人回王府找王子腾,也被打发了回来。
    贾母和王夫人只好安慰自己,元春虽然和夏太监有所牵扯,但关系不大,再加上她只是个女官,皇帝即使杀鸡儆猴也不会找她,最多就是被斥责几句。更何况元春还是贾赦的亲侄女,贾赦才刚为皇帝挡箭,皇帝看在贾赦的面子上,也不会拿她开刀。
    因此,二人都没有想到元春竟然会从宫里出来,而且还是不需要再回去的那种。
    面对贾母和王夫人的询问,元春只能苦笑,“圣上说要为太后祈福,放一批大龄宫女出去。而我在宫里中表现出众,深得人心,所以圣上特别恩旨我一起出宫。”
    贾母和王夫人听得那叫一个憋闷。
    王夫人恨恨的咬牙,特别恩旨,说的好听,既然是恩旨就应该把元春收进宫里面。在宫里蹉跎了几年,元春都已经成老姑娘了,出宫以后还能嫁什么好人家。即使可以嫁入高门,那也只能给人家当继母了。这算什么恩典!?
    贾母比王夫人想的更多些。表现出众和深得人心听着是好话,但若细想,却不尽然。表现出众,有可能在暗指元春爱争表现,一个女官这么争表现,很难说不是为了吸引某人的注意。还有深得人心,可不就是在说元春收买人心吗?这还是她和王氏教给元春的,为此,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给她送一笔银子。但现在看来,这些银子不光是打了水漂,恰恰是用这些银子收买来的人心遭了皇帝的忌讳。
    如果元春只是普通人家的姑娘也就罢了,但偏偏却是荣国府的嫡姑娘……
    贾母越想越心惊,不知道圣上会不会因为此事对荣国府有所猜忌。后又一想,荣国府已经没了,现在有的只是忠勇侯府。说不定就是看在贾赦的份儿上,所以元春最后才只是被放出宫而已。贾母心情突然有些复杂,发现贾赦似乎并没有她想象中的那般不堪大用。
    幸好贾母不知道元春之所以被放出宫就是贾赦在皇帝跟前多嘴的缘故,否则肯定恨不得拿拐杖锤死他。
    王夫人已经抱着元春哭了起来,喊着:“我可怜的女儿,你以后可怎么办才好啊。早知如此,当初就不把你送进宫了……”
    “现在说这话还有何用?当日既决定把我送进那见不得人的去处,如今我好不容易回来了,太太合应该高兴才是。以后,我日日都可以陪伴在老祖宗和太太身边尽孝了。”元春努力做出高兴的模样,泪水却情不自禁的流了下来。
    贾母看着到现在还强颜欢笑想要安慰她们的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