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拜相(2/2)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日里极为熟悉的同窗好友,此时在荀彧眼中,却变得是格外陌生。那瘦削的面颊,透着一丝冷意。荀彧知道,郭嘉既然这么做,一定是有把握。重置丞相,非他荀文若可以阻拦。
    良久之后,荀彧突然一声长叹。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文若,你要去哪儿?”
    “我去面见司空。”
    “你……”
    “别担心,我不是劝阻司空,只是……我突感疲惫,想向司空告假些时日,好好考虑一番。”
    “文若,幽州之战开启在即,你岂能……”
    荀彧脚下一顿,回过身,扭头看着郭嘉,片刻后惨笑一声,“奉孝,你放心。
    幽州之战开启之时,我一定会回来。只是现在……只得暂时麻烦你和公仁,万望勿怪……”
    说完,荀彧走出了房间。
    郭嘉呆立片刻之后,突然跑了出来。
    他想要追上荀彧,可是走了几步,又停下来。
    这种事,不是他可以帮忙。荀彧那纠结的心思,只有他自己能够解开,而非是旁人可以帮忙。
    “夫君,文若他……”
    郭夫人悄然来到了郭嘉的身后,轻声问道。
    半晌,郭嘉叹了口气,“放心吧,以文若之才智,必能想清楚这其中的道理。”
    “可是,万一他想不通呢?”
    “若他想不明白……”
    郭嘉咬着嘴唇,转过身,将郭夫人拢在怀中,却没有再说下去。
    但郭夫人,却陡然感到了一丝寒意。
    如果荀彧到最后也无法想明白,迎接他的,就只有……曹操哪怕是对他再倚重,也不会愿意容忍一个左右摇摆的谋臣,而且是他最为信任的谋臣。同样,朝廷那边,同样会对他心怀恶念。如果真的到了那一步,荀彧的命运可想而知。但愿得,如郭嘉所言,他能想明白。
    可有的时候,越是聪明的人,就越容易钻牛角尖。
    郭夫人也了解荀彧,不由得对他的未来,感到了几分忧虑。
    ++++++++++++++++++++++++++++++++++++++++++++++++++++++
    建安十一年十二月,以冀州刺史程昱、兖州刺史满宠、豫州刺史贾诩、扬州刺史孔融等四州刺史为首,连带各郡太守共三十七人,向朝廷上书,请求重置丞相府,总揽大小政务。
    汉帝一开始,以沉默来应对。
    但三日后,又加上了凉州刺史曹汲,以及徐州刺史徐璆等三州刺史,郡太守十七人,再次向朝廷上书,恳请重置丞相府。
    如此一来,七州刺史联名上书,外加大大小小各地太守,近六十人,所产生的效果,令朝堂感到了莫名的惶恐。汉室老臣纷纷表示反对,上书不可以重置丞相府,说这是祖宗法度,不可以废除。但随即便被人以汉初便有丞相,成皇帝罢丞相,其实也是违背了祖宗法度。
    一时间,双方争执不休,乱成了一团。
    可无论是作为曹魏方的首脑曹操,还是汉室一脉的领袖刘光,都表示了沉默。
    十二月十七日,以京兆尹曹洪、河南尹夏侯渊、卫将军夏侯惇等为代表的一干军方人物站出来,表示支持七州刺史的主张,重置丞相。这军方代表一出面,所产生的效果,自然不一样。
    那些先前反对最为激烈的汉室老臣,顿时偃旗息鼓。
    有道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他们可以和程昱那些人争辩,了不起就是互相指责。可如果军方代表站出来,那可就不仅仅是动口那么简单的事情。这时候,大司农,临沂侯刘光站了出来。出人意料的是,他竟然赞同重置丞相。
    汉室老臣对此,也无可奈何。
    刘光之所以赞同,不是他心向曹操,而是因为他根本无法与曹操抗衡。
    如果坚持下去,弄不好就会出人命……
    而今汉室忠臣越来越少,死一个,对于朝廷而言,都是巨大的损失。曹操损失的起,可汉帝却损失不起。
    数日后,汉帝下诏,重置丞相,拜曹操为汉相,在司空府的基础上,开设十三曹。
    曹操上书请辞,表示不愿接受诏令。次日,汉帝再次下诏,任命曹操为丞相。可曹操,依旧上书请辞。
    不是曹操不愿意做,这算是规矩。
    三请三辞,一方面可以表现出,曹操的虚怀若谷,另一方面也可以表现出汉帝的求贤若渴。
    对此,汉帝也知道。
    不管他是不是心甘情愿,这第三道诏书,还是依照规矩发出。
    于建安十二年正月初一,也就是十日之后,改毓秀台为拜相台,祭告祖先,任曹操为丞相。
    这就是正式的拜相。
    只有经过了这道程序,曹操才算是真正的丞相。
    第三道诏书发出后,曹操没有再推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