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炼铁、烧饭,南北朝时期,还有记载表明,当时人用煤炭来取暖。
而到了宋朝,用煤还发生了一个重大的变化——宋朝开始用焦炭炼铁,这是冶金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划时代的发明,相比于欧洲,中国要早了好几百年。同时,宋代也是古代开发利用煤炭最有成效的一个时代,是煤炭在中国大规模开采和普遍使用的一个时代。也是在宋代,“煤”正式成为了煤炭的名称。
石油同样也早就出现了。
几十年前的沈括,就在其《梦溪笔谈·杂志一》中写下:“鄜延境内有石油,旧说高奴县出脂水,即此也。”
而沈括只是最早用文字记录下石油的人,其实中国人早就知道了石油的存在,并且开始使用石油。
因此,蔡仍将煤和石油用在蒸汽机上,也就顺理成章了。
再有,为了方便研究,蔡仍还强行规定了精准的度量单位。
蔡仍以自己的一步为米——当时,蔡仍当着十几万人的面迈了一步,并将那一步定为“一米”。
尔后,蔡仍当众宣布,这就是他这个政权的长度单位,并且规定,一米等于十分米,一米等于一百厘米,一米等于一千毫米,一千米等于一公里。
为了精确这个长度单位,蔡仍还让人将自己这一步制作成了十个一比一的铜像,作为原始的度量单位。
从蔡仍的所作所为上,就不难看出,蔡仍是准备强行开起工业革命了。
事实也的确是如此。
任何一个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或受到的力平衡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有作用在它上面的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在加速度和质量一定的情况下,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且与物体质量的倒数成正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蔡仍强行开起的工业革命不久,蔡仍就提出了力的三大定律,为机器的制造和应用解决了理论基础知识。
不久之后,蔡仍又对自己提出来的力的三大定律加以补充: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力使物体获得加速度;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至于具体的力学方程式,年头实在是太多了,以至于蔡仍也忘了,所以,他也就没有提供,任由以后的人慢慢总结去吧。
一场革命,是不可能由一两个人来完成,它必须是无数人共同推动的。
既然发展了工业革命,蔡仍势必不可能不对自己军队的武器进行升级,哪怕在此之前,自己军队的武器已经是当世最先进的了。
这次武器升级,蔡仍主要还是在枪炮方面进行升级。
首先是枪。
这次,蔡仍命人在弹道和打火方面上下足功夫,最终目标是研究出射速和精准度都级高的燧发枪。
在此之前,虽然蔡仍的军队已经配置了火铳和三眼铳,但这两种武器都属于火绳枪,弊端太大,远远无法跟燧发枪相比。
燧发枪相比较火绳枪,可以说是,大大简化了射击过程,并且提高了发火率和射击精度,使用方便。
只有这样的火枪,才能取代弓弩,成为军队的制式武器。
关键是,燧发枪的成本较低,也便于大量生产。
上一世的欧洲,在燧发枪被研制出来了之后,装备了整整二百年时间,才被淘汰。
不过,还是那话,燧发枪不可能立即就研究出来,就算研究出来,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将五六十万军队全部换装。
这需要时间。
其次是炮。
与之前因为没办法而使用问题多多的没良心炮不同,如今蔡仍准备研发真正的火炮,步兵炮、迫击炮、火箭筒等等……
当然,这也需要时间来研制和生产。
总而言之,蔡仍准备利用这几年和平的时间,暂停扩张的脚步,沉下心来大力发展……
……
今年春天,奚族地区出现了严重饥荒,为了生存,奚人纷纷开始外出逃亡。
萧干本来正在卢龙岭训练军队。
听说了此事之后,萧干感觉事态很严重,于是决定冒险出山,率军南下寻找粮食。
萧干第一个进攻目标就是景州(后世河北遵化市),景州是个县,属于蓟州管辖,前不久刚回归大宋,大宋改名为滦川郡。
萧干攻破景州后,将城内粮食洗劫一空,并派人运往卢龙岭。
消息传到燕京,王安中与詹度十分震惊,迅速上报给赵宋朝廷。
赵佶下旨,命令前线必须解决这股残辽势力对大宋燕山地区的威胁。
接到赵佶的圣旨,郭药师命张令徽和刘舜仁各率五千兵马,前往石门镇,占领那里的关口要隘。
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