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一十一章 站在阳光下开枪的人(们)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足以宴请全镇子里的人,他的两个姐夫也都(通过理性分析和警察的调查结论)相信卢卡斯的清白。
    最为讽刺的是一个外来人反而是(通过和卢卡斯的相处)最相信他清白的人。
    理性,智识这些东西和社会体制有一定的关系,但不要认为一个发达国家,文明许久的健康社会里人就是百分百理性的,很多时候和教育有关和经历有关,不曾见识大千世界的人,价值观未经考验的人,在特定情境中未必可
    以坚定的坚持理性,正如这个发达国家的小镇里,大部分人思想上是愚昧落后的,不管怎么说,即便卢卡斯是变态,就去打死他的狗这都是残忍的,愚昧的,不能被文明世界接受的粗暴行为。
    当然就这部电影的情节设定而言,幼儿园园长格雷特的反应其实反而是非常正常的,她作为园长肩负重大责任,对小女孩儿的“投诉”大为震惊,并当作一件非常严重事件对待是情有可原的。
    当然,不得不说她的处理手法非常差,不像是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应有的行为,更不像符合法律程序!她的处理方式像个法盲村妇(我看见你就恶心!离我远点儿)我能理解她的善良但不能原谅她的无知,业余和常识匮乏。
    我看我们国内新闻时经常看到为疑犯打码的镜头??即便是杀人犯,因为案件没有审结这人都只是疑犯,不应公开。一旦定案证据确凿报纸杂志电视都可以放罪犯照片。
    有个词语叫犯罪嫌疑人,但是注意在没有真正判决之前,只是嫌疑人!
    当然,介于事情关乎到孩子,所以园长的反应,可以说合乎常理,但是不合乎她的身份!
    有人说卢卡斯有很多方法可以自证清白但他没有做,并且在片尾他竟然还主动去抱了小女孩儿,不避嫌疑。
    但是说这种话的人,其实真的挺可怕的。
    这也是未经法制社会的人的思维逻辑。其实我非常理解卢卡斯的愤怒,屈辱??我为何要自证清白?还要开胸验肺,剖腹验粉儿?卢卡斯被污清白后的反应完全是一个文明法制社会里正常人的反应:愤怒,不解但顽强。他不
    需要自证清白,错的是其它所有怀疑他的人。
    而且,自证,在这种事情,这类的事情当中,其实是很苍白无力的。
    孩子们众口一词,说的卢卡斯家里的地下室,可是他家里根本没有地下室。
    镇里的人不知道吗?不,他们知道,只是他们不想改而已!
    他拥抱小女孩儿是一年后发生的事,那时法制和传统似乎都已经还他以清白,他携新女友参加孩子的成人礼,他把小女孩走过打着格线的地板砖,这是呼应之前他帮助小女孩儿回家时的情节,是坦荡磊落的,同时也是给小女
    孩传达他已经原谅她,她们的关系回到从前的善意。
    然而,最后的一声枪响打碎了他的美梦--原来他生活的小镇,仍然是个蒙昧之地。那一声枪响多半是小女孩儿的哥哥的警告(个人猜测)
    什么是文明?文明就是尊重法制,相信自己的理性。什么是野蛮?野蛮就是跟随集体意志起舞,没有个人意志,没有理性或者理性不坚定。今天他是你的熟人朋友丈夫兄弟,明天他就是叛徒,内奸,工贼,不杀不足以平民
    愤。
    其实电影里面有几个很细节,很值得令人细思的地方。
    还记得,当卢卡斯半夜困守家中,他点着蜡烛照亮了家里墙上高挂的出猎图,似乎是在一片黑暗中苦苦摸索着答案。
    他想要的,是出猎图中围猎的归属感?抑或先祖威风凛凛的荣光?
    以前瞻仰这幅画时,他可能怎么也没意识到狩猎背后的暴力。
    片中的两大场景??森林和小镇,正对应了共同体的结构:
    晦暗的森林,是例外状态的“法外”之地,供人合法地举枪;
    小镇,则是应用“普遍”法的城邦,似乎没有枪的用武之地.......直到有必要进行排斥;
    有了森林,才有小镇,而小镇看似是法的管辖下的文明世界,其实也随时可能变成“森林”。
    影片结尾被很多人推崇备至,事实上,这也的确是个一个画龙点睛之笔。
    可以说结尾的部分,真正让整部影片升华到了另外一个层次。
    在一个颇具神圣感的仪式上,马库斯获得了狩猎证。
    卢卡斯也将家传的猎枪赠予他,和一群成年男人重聚一堂。
    这不但赋予了马库斯“杀”的权利,更是他的成年礼,象征着他加入共同体。
    一派其乐融融,卢卡斯似乎沉冤昭雪,又成了“我们”的一员。
    然而故事远没有结束。
    随后,卢卡斯父子进林子打猎,试图重新进入人杀鹿这一生命秩序,身边就被放了一记凄厉的冷枪。
    这一枪,把岁月静好的幻想打了个粉碎,令人冰寒彻骨。
    逆光中,开枪的人看不清模样。
    日落的阳光只镶出了一个人形的金边,显得高大威猛。
    这记点睛的虚笔,将影片的社会现实主义升华为了黑暗的政治寓言!
    那就是??任何人,都可以是杀人者。
    这一枪,可能是攻击,也可能是警告:
    卢卡斯作为被共同体排斥的所谓“神圣人”,是个毫无防备的活靶子,随时可以被他的对极??主权者在例外状态下宰制。
    对于神圣人,任何人都可能成为主权者;而对于主权者,任何人都是潜在的神圣人。
    还记得电影的片头吗?
    电影片头,当卢卡斯瞄准驯鹿时,那鹿回头,乃至中枪扑倒,目中空空,看不出人类可以辨识的情感。
    于是他便毫不犹豫地开枪了。
    而在片尾,刚燃起希望的卢卡斯,眼睛里重又跟鹿一样,变得空空如也。
    那一刻,他也许明白了:社群之所以成其为社群,正是因为有了他这样的猎物。
    关于最后一枪,可以说恰到好处,阳光遮挡了视线。但是其实认真观察,卢卡斯在儿子成人礼接受猎枪时,镜头由着他目光一一扫过每个人与男主眼神对视时脸上的表情,便知道有些人已经释怀,有些人还是怒不可遏。镜头
    给到的去打猎的就5人,卢卡斯,卢卡斯的儿子马库斯,克拉拉的爸爸西奥,克拉拉的老妈,熊体格男,和镜头没给到的其他打猎者以及埋藏在每个人(包括卢卡斯)心里深深的恶意。
    当然,卢卡斯是不幸的,可是他同时也是幸运的。
    幸运的是卢卡斯最后依然有他的儿子和教父坚信他的品格,在他最困难的时候选择相信他。我们每个人既是狩猎者也是鹿,希望大家开枪时慎之又慎,也希望当不幸成为鹿时有人选择坚信你。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