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1631年之惊天巨变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尚可喜忙道:陛下明鉴,末将反复劝说文将军,怎奈将军不从,末将只得跟随,以全忠义。孙可望也道:陛下,参军确实劝说文将军,末将亦在场。
    崇祯听罢,忙离了座,下了阶,亲自为尚可喜松绑道:朕错怪参军,险些冤枉了良将。尚可喜忙道:末将不敢。崇祯便道:既然文祥殉国,便令尚可喜为辎重镇镇门,令孙可望为辎重镇参军。
    两人忙跪谢了崇祯,崇祯又问:刘文秀可在?从后边闪出一小将,正是在战场上挡下德格类,救了崇祯的那人,刘文秀跪拜道:小臣在。崇祯便忙扶起刘文秀道:朕亏得将军,即日起便在朕身边以为护卫,如何?刘文秀大喜过望,忙道:小臣敢不从命!
    崇祯又令三军在四平修整,派陈子龙作为天使,犒劳大军,又论功行赏,三军上下无不感恩戴德。又命将德格类推出辕门斩首,派人提德格类首级回京,进献太庙。
    当天夜里,崇祯又召集众将商议,崇祯便道:如今四平已下,接下来如何行事?卢象升如今如何?刘世玉又如何?陈子龙便道:卢将军主力已攻下辽中,海州、营口以西尽皆收服,目前在辽阳与皇太极对峙,刘将军那边似乎不很顺利,抚顺关一时之间难以攻克,多尔衮部也有异动,据探子来报,有一队人马从建州西行至马儿墩寨,逼近萨尔浒。
    崇祯便道:立刻行文内阁,立刻选派官员接管收复领土,安抚百姓,另外在给吴三桂下旨,速派戍卫军接管四平,只是抚顺关难下,恐怕还是隐患,不知诸将有何妙策?
    陈子龙道:陛下,多尔衮虽然遣兵西行,但是还是在坐山观虎斗,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参战的,抚顺关乃兵家必争之地,可先令刘将军在保存实力的前提下从长计议为是。
    崇祯才点点头,陈子龙道:现在我军有两条路线,要么向东打辽源,要么向南打辽海。戚昌国道:我以为应当南下辽海,目前辽源是被多尔衮派占据,倘若因此激怒多尔衮,恐怕对我军不利。
    崇祯道:朕亦认为如此,目前辽海守将是何人?戚昌国道:启禀陛下,乃是岳托。崇祯道:可是代善之子?戚昌国道:正是此人,岳托此人不但有将帅之才,也颇有政治眼光和大局意识,当年努尔哈赤死后,四大贝勒全都手握重兵,势均力敌,就是岳托从大局着想,与萨哈璘一起劝说代善支持了皇太极,这才迅速解决了当时的权力接续问题,只怕跟德格类比起来,岳托更难对付。
    陈子龙接着说:而且代善对多尔衮有大恩,只怕一旦岳托有难,多尔衮难保不来相救,倘若两线作战,只怕不利。崇祯道:倘若如此,那岂不是辽海没法打了?一时间,大家陷入了沉默,最后崇祯道:即便有如此多的困难,也要奋力向前,待吴三桂的戍卫军到了,大军就立刻开拔南下,先下清阳堡、昌图再说。
    过了几日,吴三桂派来的戍卫军到了四平,崇祯便率领京营离了四平,清阳堡和昌图守军几乎没有反抗,便纷纷弃城南逃,大军驻守在昌图,戚昌国道:陛下,昌图乃是咽喉要地,务必分兵坚守才是。陈子龙道:万万不可,战场上分兵乃是兵家大忌,元帅从军多年,如何不知?
    戚昌国道:事从权益也,切不可纸上谈兵,倘若多尔衮自辽源发兵,占了昌图,断我军后路,岳托又从辽海攻我,如之奈何?昌图务必要守住!崇祯道:元帅且说。戚昌国道:陛下,末将以为应当暂时屯驻昌图,派兵扫荡牛家庄、永宁堡和长岭等地,打通与东蒙的通道,再派吴提督遣一支精锐坚守昌图,倘若有变,昌图若能坚守,便坚守之,一旦不能坚守,我军也可从长岭退回东蒙,不至于有危险。崇祯沉默半响道:倘若如此,那之前铲灭鞑子的计划岂不是就完了?戚昌国道:所谓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可在等下次,还有机会的。
    崇祯叹口气道:看来只有如此了。然后又对陈子龙说:立刻给吴三桂下旨,速遣精锐来昌图。然后又对戚昌国说:便依元帅所言,暂时屯驻昌图,派兵往西打通永宁堡、长岭一线。
    崇祯这边暂且在昌图屯驻了下来,且说杨嗣昌自领了圣命,便率军在山海关驻守,又令长城各关隘严加防范,随着得胜的战报连连传来,杨嗣昌不由得心中大喜,尤其是德格类的首级传到山海关时,杨嗣昌还专门请旨将德格类首级遍传各关隘,以激励守关各将。
    三月二十一日,杨嗣昌照例在总兵府处理公务,突然,有亲军来报道:禀报督军,有个叫彭万里的,自称是锦衣卫百户,说有紧急军情禀报。杨嗣昌皱皱眉头道:锦衣卫?我素与锦衣卫无瓜葛,再说了,他们能有什么军情,将他好生安置,就说我身体不便,不能见客。
    亲军便下去传令,过了一会儿,只听外边有人嚷嚷道:督军若不见我,我便只有一死!杨嗣昌心道:虽然一个小小百户,无足轻重,但是锦衣卫毕竟是天子身边的人,若真在我这里死了,只怕心怀叵测之人会借题发挥,见见又有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