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1632年之静室奏对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祯不由的叹息道:世人不以淫靡为耻,反以奢靡为荣,果真是世风日下也。徐孚远道:江南官绅士大夫三日一宴、五日一请,穷极豪奢,已成为一种风气,并非个例。像有个叫周子俶的人,爱客好酒到什么地步呢,是至售卖田庐而不顾,陈确在《先世遗事纪略》中自述他的曾祖鸣梧公是“豪饮落拓,不问家人产”,祖父理川公亦是如此,相当慷慨好客,经过经过两代人的大肆挥霍,不错的家境,是彻底家道中落。到了陈确父亲之时,家产仅仅分到一亩七分而已。又比如我朝大儒归有光,穆宗在位时曾任南京大理寺丞,给后代留下了不少基业。结果因为儿子“好客”,百亩家产几经耗完。到了曾孙归庄生之时,已是“家无一亩”了。如今书院大兴,结社日盛,江南文人时常大搞盛宴,自崇祯二年以来,单就草民所知,先后有尹山大会、金陵大会、虎丘大会诸举,像这种宴会,往往是水陆山珍应有尽有,一席之费,消费基本上是普通农家数年之食,真是令人咋舌,难以想象。
    崇祯皇帝道:国事颓废至此,这些人还有心思结社宴会?徐孚远便正色道:草民斗胆进言,不仅如东林书院等,便是复兴书院也有此苗头,自复社起,四方造访者,舟楫相蔽而下。客既登堂供具,从者或在舟中作食,烟火四五里相接,如此十余天而无倦色。
    崇祯不由大为震怒道:果有此事?徐孚远忙跪倒在地说:草民岂敢胡言!正所谓温柔乡英雄冢,如此奢靡之风气,怎养斗志之民众!皇上!去岁陛下御驾亲征,三路大军齐征辽东,结果如何?不但劳民伤财,刘世玉部更是全军覆灭,甚至鞑子竟然越过防线,进犯京师,导致杨督军战死,不可谓不惨痛也!难道军队装备不精良乎?难道陛下意志不坚定乎?故而有新军缺乏训练的问题,但若非靡靡之风日盛,将士们毫无斗志,反而文恬武嬉、粉饰太平、苟且偷安、得过且过,焉能有此大败也!草民冒死进谏,全赖一片赤诚也,望陛下明鉴!
    崇祯不由惊出一身冷汗道:先生平身,听先生之言,竟是国策有问题?徐孚远并不起身,而是道:正是!古语云:国无外患,国恒亡!鞑子的存在也并非是坏事,此次北伐也并不是一无是处,最起码我军占了四平,扼住了鞑子北归去处,只要将鞑子牢牢控制在沈阳、建州一带,进行经济封锁,假日时日,何愁不平也,而且还能给朝廷上下一种紧迫感,更重要的是,可以不时派军侵扰之,一来此乃蚕食之计,二来辽东岂不是朝廷练兵的好去处,一举两得,岂不更妙?
    崇祯听后,不由笑道:朕只知朱舜水狡诈,不想先生计策,有过之而无不及也,正如先生所言,亦可在西南在推改土归流之计,西南诸军亦可在此练兵。徐孚远这才起身笑道:陛下果真聪慧,举一反三,我大明万民之福也。
    崇祯便道:不过事在人为,千头万绪,还必须有人去做,不知先生可助朕一臂之力否?徐孚远忙道:草民闲云野鹤惯了,难当此任。崇祯便冷下言语来,冷冷的说:先生之才,若不为朝廷所用,恐非先生之福也,朕听说此次高弘图、冒辟疆与李若琏,便是你从中牵线搭桥,代为转圜,你可知罪!
    徐孚远心想:果然是伴君如伴虎,这翻脸的速度比翻书还快。便忙道:确有此事,不过草民亦是替陛下分忧,两位大人此次来江南,是为了科举之事,南京众官早就布下了天罗地网,单等两位大人,况且草民亦是受人所托,何况此人又是草民不能拒绝的,还望陛下宽恕。
    崇祯才道:朕何尝不知,只怪这冒辟疆太孟浪,让人得了把柄,丢了朕的脸。徐孚远道:倘若官学大兴,必定重重冲击科举,陛下又何必如此看重此次大考呢,再说冒大人的事,说大就大,说小就小,全在陛下一念之间,草民虽不能在朝廷为陛下效力,但草民必定心系陛下、心系朝廷,为陛下走访民间,岂不更好?
    崇祯这才有了笑容道:甚好,当年徐阁老搬到奸臣严嵩,又举荐张居正,才能有后来的万历新政,徐家对我大明功劳不可谓不重,只要为朝廷尽心办事,朕又何吝溢美之词哉。
    徐孚远忙下跪道:陛下大恩,草民铭记于心,必定尽心为陛下分忧。崇祯又问道:先生可还有什么要说的?徐孚远便说:即为陛下分忧,便要为陛下进言,自东林大兴,便得江南大地主、大乡绅资助,自然要为他们发声,而陛下开海禁、兴贸易,复兴书院自然受这些贸易、实业大户资助,为他们发声也是理所应当,而史可法大人自支持陛下在各府、港府设学政,渐有与文震孟等分道扬镳之势,东林内部隐约有分崩之势,陛下或可利用一二,军队上看,陛下通过翰林院,牢牢掌握野战军,而戍卫军等则多依附吴家(吴襄、吴三桂为代表),不过军备、人事等亦受陛下牵制,陛下牢牢掌控军政,才是整顿吏治的前提,再看内阁,财政被格物派掌控,徐派(以陈子龙为代表)等掌格物,张派(以程国祥、张稷若为代表)等掌财金,这些人多受皇恩,想来也没有问题,只是草民听说,黄宗羲等下野后,秘密结成隐诗社,依附在东林党人之下,陛下所设各府、港府肃政廉访司衙门长官,多被黄党掌握,虽是疥疮之疾,只怕将来未必不成大患也。若陛下要在全国各省推学政司和肃政廉访司,必成各派眼中的唐僧肉,人人都要分上一份,这其中安排,错综复杂,陛下务必留心谨慎便是,不过想来以陛下聪慧,断不是难事。
    崇祯呢喃道:东林党、复兴社、吴家、格物派,如今又冒出一个隐诗社,还是陆先生说的对啊,党内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啊。徐孚远听不真切,只听到千奇百怪四个字,便道:陛下言之有理,确是千奇百怪。
    崇祯便宣进王承恩,授了徐孚远密奏之权,三人这才出了静室,刚才还议论纷纷的众人,立时鸦雀无声,崇祯笑着安抚了众人,又略坐一会儿,才出了徐府。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