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佛道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安狱里提人的李客。
    还是其他人。
    只要抓到苏大为的人,这棋,基本就是绝杀。
    但这场暗斗,终究是无功而返。
    苏大为不愧是军旅出身。
    手下那些异人身手高明。
    想活捉到并不容易。
    严守镜迟疑了一下道:“右相,如果没有旁的事,我先告退。”
    李敬玄微微颔首,就在此时,忽见一人快步跑入堂内,向着右相单膝跪下,叉手道:“阿郎,人抓到了。”
    嗯?
    堂中所有人的目光,一下子投过去。
    抓到了?
    棋局绞杀到此刻,终于要屠杀苏大为的“势”了吗?
    ……
    “阿博,你说我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茶香中,苏大为的声音依旧是那么平静,从容不迫。
    这一点,令李博十分佩服。
    他自问自己不是没经历过大场面的人。
    无论是年轻时在西域闯荡,还是当年跟着苏大为去巴颜喀拉山,攀上圣峰,被吐蕃兵包围。
    又或者这些年跟随苏大为在长安,在军中阅历。
    哪一件都不简单。
    磨炼至此,他自觉自己的心境远胜常人。
    虽不至于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但至少也算是有静气,可以面如平湖。
    可是涉及到苏大为,涉及到自身的事。
    特别在当下长安这种复杂的局势下,他依旧关心则乱,有些进退失踞之感。
    “阿郎你的优势,莫非是军中历练,在军中的人脉?”
    李博想了想道。
    以他所见,苏大为在军中羽翼已丰,就算是圣人和武后,都要仰仗。
    再过些年,苏大为的威名更盛。
    新帝登基,将成为国之柱石。
    全大唐,全天下,何人不识君?
    这一切,皆因为苏大为“有用”。
    大唐的一切,是建立在军功上的。
    苏大为有名将的实力,有赫赫军功。
    谁都要敬他三分。
    这话出来,他自认为是极妥帖的了。
    谁知苏大为却微微摇头:“不对。”
    李博眉头微皱,一双褐中带灰的眸子,费解看向苏大为。
    “愿闻其详。”
    “这次回长安前,我也曾想以军功为护身符。”苏大为概然道:“实际上,从征辽东以来,我就一直有这个念头,只要我的功劳够大,那么就谁也动不了我。”
    “这不对吗?”李博越发疑惑。
    “对,但不全对。”
    苏大为轻轻喝口茶:“就像这次我回长安,马上就被卷入朝廷迁都的风波中,当夜就有人冲入宫禁,犯谋逆大罪,而更可怕的是,其中许多人,与我有关。”
    李博沉思片刻:“但陛下和武后并不相信,也不会以此治罪。”
    苏大为摇头道:“有些事,事实真那么重要吗?我看未必。”
    屋内静到极点,只有李博变得粗重的呼吸。
    “设局之人,目地自然是武后,但何尝不是圣人,现在从结果看,自然只是虚惊一场,可若真的被他们得手呢?”
    苏大为脸庞抬起,看向李博。
    他的双眼,仿佛有一种看透人心的力量。
    李博先是一怔,接着大汗淋漓。
    若当夜圣人真的有个三长两短,那会如何?
    大唐群龙无首。
    武后不足以掌控朝局,甚至有可能被人顺手一起除掉。
    而那时,太子李弘按流程,将会被大臣辅佐登基。
    但,李弘毕竟年幼,是否真能掌控朝廷?
    朝中那么元老功臣,门阀、高门,连圣人与武后联手弹压尚且有些不足。
    年幼的太子,又如何能稳住局面?
    真到那时,一个不好,就会重现南北朝的局面。
    分崩离析,或者权臣篡位,都不是不可能的。
    到那时,唯一能助武后和太子稳定局面的,只有苏大为一人。
    李勣年老,半只脚踏进棺材了。
    萧嗣业因为出身江南氏族,其实不被陛下和武后深信。
    而且也是黄土快埋脖子的人了。
    太宗时的名将武臣,死的死,老的老,环顾长安,能镇住局面的,可能真没有谁比苏大为更合适。
    但,因为私闯宫禁者有苏大为昔日麾下陇右老兵。
    苏大为难以洗涮自己的嫌疑,很可能在大乱之初,就被人弹劾治罪,甚至以罪夷九族,至不济也是个判流放千里。
    一想到这一切,李博浑身汗毛倒竖。
    只觉自己在鬼门关前走了一圈。
    当时不觉得如何,直至此时,方才透过苏大为的视角,看到此事的阴险与可怕。
    难怪武后和圣人在事后大肆封赏阿郎。
    并且向满朝文武认定,兵部尚书只有苏大为可当。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