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风骨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载的小说,也可以刊登各种短篇小故事。这样平民百姓就可以用很低的价钱看到最新的连载小说和短篇故事了。
    除此以外,没什么名气的话本作者也可以通过在报纸上连载自己的小说,来增加自己的名气和收入。
    这样一来,不仅作者有了一个新的发表平台,读者也有了一种更新更廉价的阅读方式。
    而印报纸的人也能通过大量售卖报纸来赚钱,可以说是一举三得,对三方都有利。”
    听他说完,金掌柜有种三观都被全部刷新了一遍的震惊感。
    这个设想实在太过新奇了,但细想之下又觉得可行性很高,并非毫无根据的妄想。
    试想一下,例如市面上出现一种名叫报纸的东西。
    而这报纸远比普通话本要便宜很多,上面却刊登着最新的小说,例如现在最受欢迎的《仙侠》系列。
    如果这报纸每隔几天就会连载新的内容,识字的平民百姓会买吗?
    当然会买!
    因为平民百姓只要花很少的钱,就能看到最新的故事内容,怎么可能不买。
    金掌柜越想越觉得可行,但同时又觉得不寒而栗。
    因为他光是想象一下,就觉得这名叫报纸的东西太可怕了。
    一旦真的出现,那他们这些以卖书为生的书坊哪里还有活路?
    假如所有人都看报纸去了,哪里还会有人愿意花钱买话本?
    想到这里,金掌柜忧心衷衷地劝戒道:“小兄弟,你有没有想过一旦你这报纸做出来,对各家书坊会造成多大的冲击吗?
    你这就相当于要断全京城所有书坊的活路,肯定会犯众怒的。你可要三思啊。”
    池非看他一脸担忧的表情,知道他想偏了,于是耐心解释道:“掌柜,你不用担心,报纸是不可能取代正规话本的。
    我给你算一下帐,假如一本话本十五万字,每一期报纸只刊登五千字,那就需要三十期报纸才能全部刊登完。
    按每三天出一期报纸来算,就要九十天也就是三个月时间才能出完这部话本。
    这在期间,假如随便漏了一期,这书就不完整了。
    还有,为了节省成本,报纸的纸质是远远比不上正式话本的,甚至比覆版书还要差一些。
    假如真有人把每一期报纸都剪下来装订成书的话,那这些人就算没有报纸的出现,也绝对不会买正版书,所以根本就不需要考虑这些读者。
    除了印刷和纸质无法跟正版书相比外,还有另一个办法可以有效避免因为报纸的出现而影响到正版书的销量。
    那就是书坊跟作者提前签好文书,约定正版书的内容要比报纸更早上市,这样就能有效避免报纸对正版书的销量造成冲击了。
    用我的《仙侠》来举例,就是我跟你约好,最新一卷的内容你们聚雅斋可以优先出版上市。
    等你们的书上市一段时间后,我才能在报纸上慢慢发表接下来的内容。
    很多读者为了更快更早看到最新的内容,肯定会选择去买你的书,而不是慢慢等报纸连载。
    这样我们双方就没有冲突了。”
    金掌柜认真想了一下,如果真如池非所言,报纸的出现的确不会对话本市场造成太大的冲击。
    当然,影响还是会有一些,但至少不会出现你死我活的局面。
    池非接着说:“其实报纸的出现,对于你们各个书商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我举个例子,有一个作者写了一部新的话本,但你们觉得这书可能不好卖,所以就没有买下来。
    那个作者不想白写,于是就在我的报纸上开始连载这部小说。结果没想到读者们很喜欢这个故事。
    你们看到原来这个故事这么受欢迎,于是你们就可以重新跟那个作者谈,请他把稿子卖给你们印成正式的话本出售。
    假如这稿子在报纸上大受欢迎,那把它印成话本出售的话,同样能够大卖。
    这样你们就不用像以前一样,完全靠经验和运气来买稿子,而是看读者的反应来决定要不要买下来。
    通过这样的方式来选择要买的稿子就稳妥多了,您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听着池非的解释,金掌柜越听眼睛越亮。
    这的确是个好办法。
    就算再有经验的书商,也会有看走眼的时候。
    否则当年池非最早去的那三家书坊掌柜就不会因为价钱问题而放弃《梁祝》的手稿,结果让他们聚雅斋捡了个大便宜。
    池非继续火上浇油地说:“还有,在报纸上连载话本的内容,也是一个极好的宣传方式。
    我举个例子,您店里有一本书可能因为作者没什么名气,所以卖得不怎么好。
    毕竟读者选书的时候,都是比较随性的。翻了开头两页,如果觉得不合胃口也就放下了。如果作者本身没什么名气的话,那就更惨了。
    可是假如把这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