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385?正名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庆平长公主这才松口道:“既然宁公心存疑虑,本宫也不好勉强于你。
    好吧,那就请宁公仔细考虑过后,再作决定。”说完,她带着淳芳公主慢慢站了起来。
    其他人见状,也纷纷站了起来。
    在场所有人都知道,此事已经板上钉钉,势不可挡了。
    假如宁志远真要拒绝的话,绝不会说什么考虑过后再作决定这类的话。
    宁志远现在不接下大位,只是为了给所有人留出时间去走流程。
    至于是什么流程?
    那当然是要演足三辞三让这场大戏了。
    要知道,宁家是从赵家手里夺的天下,而宁志远本身又是靖安帝的臣子。
    假如赵氏皇族的男丁还活着的话,宁志远这样做,无异于谋反篡位,日后肯定会在史书上留下极不光采的名声。
    还好赵氏皇族的男丁已经死绝,而且提出让宁志远继任大统的人不是别人,正是赵氏皇族仅存的两位公主。
    这种事由赵氏皇族的公主亲自提出,那就不是篡位,而是另一种形式的“禅位”。
    这样一来,宁家继任大统的合法性就正式确立了,日后可能还会成为一椿流传百世的“美谈”也说不定。
    但既然是演戏,就要演足全套。
    假如宁志远直接答应两位公主的请求接过皇位,日后很可能会被人诟病粗鄙无礼,吃相难看。
    因此他需要演足这场三辞三让的好戏,最后才“勉为其难”地坐上龙椅,这样才能更加的明正言顺。
    可能有人会说,这不是很虚伪吗?
    确实虚伪,但这就是礼节,也是该走的流程。
    尤其是涉及到皇朝更迭这种大事,有些事情该做还是要做的。
    又例如,宁志远在进入皇宫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以臣子的身份去拜祭靖安帝。
    在靖安帝的灵位前,前来祭奠的宁志远哭得那叫一个肝肠寸断、催人泪下。
    他这一哭,其他大魏官员和勋贵自然不能干站着,也赶紧哭嚎起来。
    一时间,整个灵堂哭声大作、悲意丛生,不知道的还以为靖安帝刚刚才过世。
    跪在人群后面只会掩面干嚎,却根本挤不出一滴眼泪的池非这才发现,原来岳父宁志远的演技也是一流的。
    看他哭成这样,不知道的还真以为靖安帝与宁志远这对君臣之间是如何的情深义重、君臣互信呢。
    然而池非等人却很清楚,当年皇城兵变之时,第一个想对宁家下手的人不是安国公,而是靖安帝本人。
    因此宁志远不可能会对想置自己一家于死地的靖安帝有什么好感,现在完全就是在演戏。
    但就是这样一场在大庭广众下所演的哭戏,反而更加深了宁志远的忠臣身份,简直有点黑色幽默的味道。
    在场或许只有两位公主,尤其是淳芳公主是发自真心的悲伤哭泣,毕竟对方可是她的亲生父皇。
    这哭戏足足演了一个多时辰才宣告结束,接下来就该办正事了。
    在两位公主以及文武百官的共同推举下,宁志远成了代理国政的监国大臣,统管一切军政事宜。
    有了这个身份后,宁志远可谓是名正言顺的大权独揽,已经算是半个皇帝了。
    至于住在哪里这个问题上,以宁志远的精明,当然不会现在就大摇大摆地住进皇宫。
    毕竟他现在还只是臣子身份,哪有臣子会住进皇宫的道理。
    于是他以便于办公为名,住进五军都督的官衙里,并且以官衙为办事地点正式代政。
    上任以后,他很快就颁布了几条政令。
    一是从今天开始,实现宵禁,禁止一切夜间活动,以防有奸细趁机作乱。
    二是派人把数十万逃出新京的百姓重新引导回来,妥善安置。
    三是尽快恢复城中秩序,并每日在多个地点定时施粥,安定民心。
    四是对有份杀害赵氏皇族的罪臣进行问罪。
    这前面三条政令还好说,最后一条可真是吓坏了绝大部分的官员和勋贵。
    毕竟当初为了保命,他们大多数人都向胡人投过诚,甚至还被迫参与了对赵氏皇族的行刑过程。
    他们没想到宁志远这么狠,完全不按牌理出牌。
    这头才刚刚推举他为监国大臣,紧接着他转头就开始抓人问罪,哪有人会这样做的,简直就是个疯子。
    然而还没等他们向宁志远当面求饶,西北军众将士就已经开始抓人了。
    一时间,住在内城里的一众达官贵人们哀嚎遍野,惨叫连连,大量官员和勋贵被关进了大牢等候审理。
    就在这个所有人都人人自危之时,很快有人发现,西北军所抓的罪臣当中,大多都是与谢家有所勾结的官员和勋贵。
    另外早就与胡人有所勾结的孙、马两家,则成了第一批被带走的涉事世家。不仅人被带走了,就连他们的家也被西北军给查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