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199/爱之城,冬始,幸渡2《三》
走进略显整洁的房屋,一切物品早已各就各位,床上也是一片整齐,两张床,父母一张,自己一张。
父母睡的那张木床,是两年前,姐姐出嫁那年新买的,比我睡的这张单人破木床大了不少。
大包小包的在三个人手间,被掂进堂屋,一起把东西放在屋内桌面,或地面上,母亲又开始收拾,准备动手做点好吃的午餐。
我呢,依然老样子,出去溜达溜达,回到老家后一般都是闲不住的。
走过胡同口,来到田野地间,那条狭窄的胡同,是处在明哥和杰哥房屋中间的地带。
都是平整的三合院,尖顶,红瓦,砖块平房,各种样式的大门,古朴素实,厚重高大,都是大铁门,也是农村房屋格局的一种特色。
站在胡同口这里,望着空旷的田野和远方,还有明亮的阳光,暖洋洋的。
灿烂明媚,和夕阳有太多不同,夕阳是那样浓艳的红,来迎接深沉的黑。
昨天晚上也是这里,从地头出发,转着跑步,绕着一圈,几亩土地,还有那边几处院落,正好一个圆圈,回到原地大概四五百米左右。
漫步于黑夜里,穿行在夜幕中,宛若夜的精灵和使者,传递着时光的线条,从白天拉着走到黑夜。
告别了一个白天的仪式,对着夜幕地奔跑,也是一种夜幕间对黑夜的亲密交谈。
望着夜幕上的星空,星星一眨一眨的,柔和的星光和着如丝线白纱丝绸般的月光,像是在对着少年如此温柔清和地笑着。
不觉奔跑的脚步也是略显欢快了不少,脸上也是不觉一片温馨浮现,面对着看不到尽头的夜空。
黑幕像是隐藏的镜子,努力在别人看不到的时候,努力微笑,就像能看到夜镜里看不到的自己,也在对自己努力微笑一样呢!真好。
放眼望去,一片原野,都是刚冒头的小麦苗,绿油油地低俯一片片,片片麦苗欣欣向荣的。
仿佛自己化为了植物王国的君主,它们臣服眼下,而清风,便是我忠诚的卫士。
低头纵横交错小土路,供应着庄稼人穿行其里,有电瓶车,行人走过,总会引起一片尘土飞扬。
风尘仆仆,行走风沙里,外出和回归的人生们。
其他三边的远方,一座座村庄,错落分布,房屋林立,或平整一齐,或小楼点点熹微。
村庄主要还是平房多点,以前我们这里禁止盖高楼,也与这习俗有关,很强硬的政策管理模式,你可以盖,他们也可以扒。
记得南边不远处,那里是座坟区,有好几座坟头,还有西边不远处也是,以前都是兴土葬。
所以块块地里的坟头有不少,点点滴滴排列着,有不少是聚集在一起的。
小时候,最害怕的就是晚上,路过坟头,很吓人,有幽绿色鬼火若隐若现的。
其实只是人体的金属元素磷,挥发出来,接触到了空气而已。
产生一些化学反应的异彩,也是在学校接触了生物,才了解到的,心里也就给童年懵懂的恐惧释然啦,果然还是知识最重要。
能够打破许多无知的封建想法,正值夕阳时分,天地也是残阳里的昏黄之意。
虽然依然明亮,却也是一片片在渐渐减弱,阴暗层层叠叠重重幕布铺盖而来,残阳渐渐西下,夜,总会来临,吞噬下所有的亮。
田间地头,倒是电线杆条条高大矗立在地间里,还有密麻的电线,穿插于杆上的接柱或圆盘其间,密密麻麻,纵横交错的。
一条条线,飞延向一个个远方,然后又一次次搭建,传递着电,也传递着光明和热量,还有无尽的信息,它们不觉承载着很多责任。
这座高高的老变电箱,也是发生过很多小时候的故事,经常遭雷劈,也电死过人,也短路过,有一次因为鸟儿新搭的树枝巢的原因。
连电,短路,着火,发生了爆炸事故,那时候在北刘楼旧址小学那里上学,很近,声音很大,还有巨大的声响和震动。
结果就是刚下课的全校学生,五个班,一两百学生,集体跑到事故地围观,老师也去了几位,怕出事,大家都很好奇。
因为那震耳欲聋的声响,太大啦,全村停电,半下午的,教室也是突然昏暗一片。
田野地头,也是围满了村里人,水泄不通的田地,电工在抢修,那时候,村里人。
大人小孩们,一点点小事,大家都很在意好奇,因为太无聊的生活,很朴素的乡村人生。
那边是密麻成群分布的一片片杨树林,细长而又高大,条条枝枝,数之不尽。
虽一片枯黄,却又在风中,无尽飘扬,坚守岁月不动的信仰,等待着春天里无尽绿意的回归,带给自然一片绿荫生机。
站在田野地头,不觉又是一阵沉思,那是一个直角转角处,有一口井,不过被封的,无尽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