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在我眼中,再也没有诗仙!!!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饰演白居易的演员在浏览江南风光之后离开了场内。
    此时,整个舞台交给了陈凡。
    看着观众。
    陈凡没来由得闪过一丝苦色。
    “这一些诗虽然脍炙人口,但事实对于白居易来说,这只不过是微末小技。他真正的理想,并不是写出多么厉害的诗……”
    这样的一句话让众人有一些疑惑。
    写这一诗不是为了流传出去,这是为了什么?
    知道众人的疑惑,陈凡继续说道。
    他曾经给自己的好友元稹写信,他是这样说的:“曾经我拿自己的诗与别人看,别人都说写得很好,写得很工整,其实我并没有达到诗作者的水平。自从到朝廷作官以来,年龄渐长,经历的事情也渐多,每逢与人谈话,多询问时政,每逢读书史,多探求治理国家的道理。这才知道文章应该为时事而著作,诗歌应该为现实而创作。
    我正是在这时升做翰林学士,又做左拾遗的官,亲手领取写谏章的用纸,除写奏章直接向皇帝陈述意见之外,有可以解救人民疾苦,弥补时政的缺失,而又难于直接说明的事项,就写成诗歌,慢慢地让皇帝知道。首先是用来开阔皇帝的见闻,对他考虑和处理国家大事有所帮助。其次是报答皇帝的恩情奖励,尽到谏官的职责。”
    陈凡念的这一段故事,正是白居易写给元稹的《与元九书》。
    元就是元稹,因为元稹排行第九,所以又称之为元九。
    要说唐朝中期有两对好基友。
    一个是刘禹锡与柳宗元。
    另一对,那就是白居易与元稹。
    两对都可以说是生死之交。
    所以很多时候,两人会向对方表露自己的内心想法。
    此前白居易写的诗固然令人称赞。
    但是。
    当听到陈凡将白居易的理想抱负说出之后,众人突然发现好像白居易的诗歌变得不一样了。
    是的。
    别人写诗是为了什么?
    可能很多人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有的就是为写诗而写诗,也有的甚至是为了展现自己的文采。
    但是。
    在白居易这里,却不是这样的。
    他写诗,是为了向朝廷,向皇帝陈述自己的意见,展现自己的政治思想。
    这种人生境界,可以说,瞬间超过了无数的诗人。
    “我了个去,写诗竟然还有这么高的境界?”
    “穷者独善其身,达者兼济天下,原来……白居易一生行的是这样的道。”
    “我突然感觉其他人写的诗哪怕再高,也比不上白居易了。”
    是的。
    为什么前世唐朝三大诗人当中,白居易占了一位。
    这除了白居易写的诗很独特之外,更为深处是因为白居易想通过诗效仿圣人之道。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
    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上张幄幕庇,旁织笆篱护。
    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突然,陈凡轻声朗读。
    这首诗。
    正是白居易写的《买花》。
    也是《秦中吟》十首当中的一首。
    又是一年春天到了,长安一如即往的车水马龙。
    因为这个时候正是牡丹花开的时候,长安很多富贵人家都出来购买。
    这一些花朵开得非常的鲜艳,为了卖一个好价钱,商人还给这一些花装上了盆,还给灌上了肥沃的泥土。
    这本来也没有什么,因为往年也是这样。
    可是。
    这个时候有一位老农无意看到了这一些花,他过来看了看。
    看完,他长叹一口气,转身就走了。
    又有谁在意呢?
    人们看到的或许是这位老人无法买得起。
    可是。
    他们却不知道,这一丛深色的牡丹花的价格已经相当于十户中等人家一年的赋税。
    陈凡所说的声音并不大。
    另一边。
    在陈凡述说的时候,舞台上也出现长安街头卖花的场景。
    当看着那位老人离去的背影,众人不由得感觉鼻子一酸。
    不过。
    陈凡并没有停止。
    在那位老人无奈转身离去之后,突然马路上来了一队车马。
    他们的马真骏,他们的马鞍亮得刺眼。
    你问他们是谁,他们都是当官的,是皇帝的内臣。
    你看,他们身上佩带着有红丝带的衣服,那是大夫。
    至于那紫丝带,则是将军。
    他们的身份是如此的高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