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求订阅)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少粉丝发现,此前他们很多的想不开,很多的一些心结,很多的一些矛盾。
    都在这会儿,好像一点一点消散。
    ……
    “又有一次,孟子对一位叫做告子的人说。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这说的什么意思呢?
    翻译过来,那就是,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凡哥,孟子的意思是,英雄不问出处,我们的未来指不定会有什么大成就吗?”
    有粉丝向陈凡提问说道。
    陈凡摇摇头:“明面上看起来是的,但孟子所说的意思,并不是如此。”
    “那是什么意思?”
    “孟子的意思是……”
    正当陈凡准备将孟子的意思表达出来。
    不过。
    陈凡想了想,还是觉得光说还不够。
    于是。
    陈凡便拿出了纸笔,在宣纸上写道:“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如果要说陈凡最喜欢孟子的一名话,这句话可能是排在第一位。
    至于原因。
    可能是学生时代的时候,常常背诵吧。
    亦或者。
    这句话,很多的时候代表着无数普通人,无数不断在社会当中挣扎的心境。
    所以。
    很多时候。
    当自己不顺之时。
    当自己烦恼的时候。
    当自己处于各种磨难的时候。
    那么。
    你可以对着天空喊一句:“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上天要把重任放在某一个人的身上时。
    他一定会让他遭受种种磨难。
    而为什么要让他遭受种种磨难呢?
    那就是上天想磨炼他的心志,增加他许多在顺境时所不可能具备的能力。
    “尼玛,孟子这得逆天。”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难怪是亚圣。”
    “凡哥,我现在能说一句,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吗?”
    如果说此前孟子的这一些话对于众人来说,那就是精神上的洗礼。
    那么。
    此时,孟子所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则是彻底彻尾的俘虏了众人。
    盯着陈凡在宣纸上写出来的这句话。
    一众粉丝擦了擦眼睛。
    随即。
    他们也拿出笔,跟着陈凡一样,写下了这句话。
    他们也许不知道。
    就是这句话。
    改变着他们未来的人生。
    ……
    “导师,孟子的品行如此的高洁,那么,孟子前往各个诸侯国,一定会被各个诸侯王盛情接待。”
    “是的。”
    陈凡的直播已经结束。
    但陈凡在他直播间里讲的内容,这几天已经成为了各大中文系课堂上的必备内容。
    京都大学中文系导师“方良”重述了陈凡直播间的内容。
    只是。
    在方良讲着孟子一系列的言行时,有学子却是提问了。
    对于此。
    方良点点头:“因为孟子有着如此的品行,所以,他得到了各大诸侯国的盛情接待。甚至,他还与各个诸国君主分享了他的治国理念。有一次,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做了一个比方,他说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所以说:治国的方式,不能依靠划定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能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这便是孟子所说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
    说到这里。
    导师方良却又说道:“如此治国理念虽然得到了各个诸侯国的认可,但是,在随后的时间里。各个诸侯国君主只是对孟子礼仪有加,但却从来不推行他的思想进行治国。”
    “为什么?”
    一众学子更疑问了。
    这么好的理念,这么好的治国思想,为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