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云心他们被俘,太子自然着急,虽然不算直接部属,但是现在毕竟都归自己麾下。即便嫡公主带来的那两位,也可以说在为自己这个主帅拚死效力。
然而实际上云心倒是急于跟修罗岛取得联系,甚至还想计赚,太子自是不得而知。
不过,这一切跟前朝废帝废妃的突然出现相比,都变得不再是那么重要了。
单凭这一点,太子就已感到父皇对自己的倚重了。前番父皇轻身往视临川王府,便把殿后压轴的大事托付自己,尽管那回父皇也没明说,就像此次出征之前也没更多的特别交代一样,父皇不仅要锻炼他临危处置的能力,更要提升洞察全局的能力。这是一种何等的信赖,若非亲历其中根本无从体会。绝非贺卫方所虑,纵是弄璋喜下遽定的承祧,父皇也不会有一丝一毫的翻悔。
只可惜前朝末事他了解得实在太少,偏偏这位东宫首辅中庶子贺卫方也是从家生子中拔擢出来,对前朝的了解估计并不比自己多多少,少不了猜测敷衍。
“去请法山上人……”太子一想之后,又加了一句:“还有嫡公主……”
“谨遵,殿下!”
太子望着贺卫方应喏急去的身影,若有所思。
贺卫方是个肥头大耳的老头,若是去了头上那顶进贤冠,换上一块简单的缁布,不熟悉的人就很容易把他当成一个腰缠万贯的富商。不过,在他身上也确实不乏商贾的品行。在商言商,锱铢必较,面面俱到,无可厚非,但在庙堂之上也过于注重细节,就容易给人猥琐抠索之感,反而易招鄙视。
好在太子自觉不够老到,正好需要有个人在旁拾遗补缺,而且他原本就在父皇麾下当过长史,无论营务,还是政务,哪怕宫中庶务,都可以说烂熟于心,加上从小就在父皇账下,从书童做起,人头也熟,也算块辅弼之料。
父皇让他出任东宫的中庶子,看来也是考虑自己这个太子身边该有这么一个人,看来父皇对贺某的信任也是不低,都说青宫中庶子须得有储相之才。
家生子里混得如此出息,也正是难为他了。
只是不知为什么,这贺卫方总对父皇那边纵隐隐有点顾虑。且不说为人臣仆必须的纲常,即按俗俚投桃报李,他也应该对得起父皇对他的那份恩遇。
也许是过于忠于自己,在他心头,自己这个太子的份量已经远远盖过了父皇。也许是他在为自己考虑,担心自己这个太子继位不成,连他自己预期的那份荣华富贵也可能成为泡影,不一定兑现?或者干脆说是心急焦虑了?
一句话,什么叫做惶惶不可终日,贺卫方的情状便是,再也没人像他表现得如此恰切了。用他的话说,已经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见而起意总防不胜防。
他的第一个理由是,太子不是嫡出,已经没了独特的优势,废立还在倏忽之间。
当今皇上早年一直无子,未雨绸缪,还曾将临川郡王的三子肖正德过继了来,准备承祧,也算是个不得已了。登基之后,还有将其立为太子之议。倒还是贺卫方密谏,直言皇上壮年不衰,龙马正盛,先继为嗣,未免草率。
不料就当年新晋的丁贵妃果然诞下肖统,父皇自是喜极失态,不顾成制,也不廷议,当即在一片呱呱啧啧声中封了太子,而前番谏阻有功的贺卫方也被指为太子中庶子,从此全力弼佐太子,既是青宫首辅,也算半个帝师。
贺卫方始终告诫太子,这只能算是一种机缘,仅仅说明太子福缘不薄而已。
因为没隔几天,皇次子肖综也就呱呱坠地了。按照敬事房记载,吴贵妃仅仅怀胎七个月就分娩。有人说她为了赶在丁贵妃前面,只求太子之位落在自己儿子的头上,不惜弄险,找了她可算天下第一药师的父亲,用了神药。
也有人怀疑那本是废帝的遗腹子,满打满算,正好赶得上趟。其实皇上心里也应该有数,只是当初一意要将废帝的这个遗爱纳入帷帟,如今只能闷吞苦果。不管怎么说,只要皇上不否认他是皇子,那便是太子潜在的威胁。
后来皇子连生,几乎可谓满堂满床。唯一庆幸的是那时德后已故,皇上再也无心封后,便没了嫡子攘挤之忧。可大家都是庶子,而且年岁也相差不大,那几年,一年诞生两个皇子都算不上是大年,敢说没人觊觎太子之位?
尤其肖综,贺卫方一直紧盯不放。肖综给人的印象是,少年老成,阴戾奸诈,自小就不合群,时常作奇异想。朝野都说他的聪明才智不在太子之下,只是过于自岸自尊了点。然而这在贺卫方看来,这种评价的言下之意,无非是说太子太过纯善,作为将要统掌天下的一代君主,少点肖综的那种自信。
那年肖综撰发《钱愚论》,全不顾纲常伦理,大肆攻讦六叔肖宏,一时闹得朝野内外沸沸扬扬。皇上虽说当众加以贬斥,可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惩罚措施加诸其身,反倒听说私下还赞他一身正气,敢说敢做,狷介梗直,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