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054):特有敏感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等到赵瑾两个回到寮舍,早先一步回去的肖正德,已经把他跟云心等的谈话要旨学给其他三位听了,尤其说到帮助源水建国练兵,众人同样兴奋。适才在篝火聚会上引发的劲儿还没消,这会儿正好演变成一屋子豪情壮志。
    可是议了一阵,大家又开始感到忐忑不安。为啥,就为他们连个纸上谈兵的能耐都没有。
    要说平时议论朝政台省,批评地方衙门,哪一个人不是义正辞严,大言炎炎?
    可是,朝政究竟有哪些规制?台省又需要哪些程序?地方的权责该是什么?衙门的运作到底是啥?要说真的一星半点也不知道,那倒也不尽然,可真的要让一切弄得完整顺畅,并且能够言之有物,付诸实施,还真是没有一个人能说得清楚。于是,大家伙儿又不约而同地想到那一个天才少年。
    赵瑾不是饱读诗书吗?书上总该有吧?五兄弟中前四个就数肖正德读书最多——毕竟曾经准备承继大位。依稀记得《周礼》一书里面不少官政体制,可惜他都背不下来,亶洲又甭想找到现成的书,只能寄希望于两脚书橱了。
    自知怯在哪里,谁也不多说了,几双眼睛都眼巴巴地望着大院门口。
    好在没等多久,赵瑾夫妇俩就回来了,于是赶紧把他拉到肖正德的小院里。
    小乐本想跟去,一看就他四哥们在屋内,也就告了个乏,先回自家小院了。
    又是立国又是设政,又是建军又是练兵,赵瑾一听,舌头都快收不回去了。
    要说这些事一概不知,那倒是假的,只是平素读到这些,只是准备将来应试,哪会往心里去?再说读过,不等于做过,就算知其然也不知其所以然。
    好在肖正德早有打算,也知赵瑾不过一介少年,不敢过望,但要默书却是不难,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周礼》、《仪礼》和《礼记》这三礼统统默出来再说。
    有了底本,就不难再寻面章,一步一步低来、唯一的要求,便是赵瑾愈快愈好。
    赵瑾心里苦,但是嘴上也说不出,毕竟小乐在等着,于是告了个不敢耽搁就回。
    那边小乐早已急不可耐,一个贪一个婪,都怪篝火晚会太过撩人,不说也罢。
    激情过后,小乐已经乏极,合眼入梦之际,却发现赵瑾披衣出去。轻轻悄悄,单怕弄醒她似的。接着听见他进了书房,让丫鬟沏上一壶茶,便开始写字。
    这很反常,让人诧异,小乐睡意顿消,也就轻轻地爬了起来。
    也是悄手悄脚,摸到了隔壁书房,当值的丫鬟见她进来要行礼,都被挥手拒绝了。只见小乐比划了一下,意思是让那丫鬟先去睡,这里交给她就行。
    丫鬟会意,随而也是蹑手蹑脚退了出去。
    这一切,赵瑾全然没有注意到,只是写写停停,停停写写,写一会又想一会,想一会又写一会。很快就有几张写满的纨素堆到一边,小乐怕有重叠,墨迹未干,相互洇染,便过去一张一张揭起来,又一张一张摊到地板上。
    “惟王建宫以捂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乃立天官冢宰,使帅其属而掌邦治,以佐王均邦国。治官之属……。
    “大宰,卿一人。小宰,中大夫二人。宰夫,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旅,下士三十有二人、府六人、史十有二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宫正,上士二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宫伯,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一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
    小乐读书不多,这《周礼》就没读过,字都认得,只是内容实在让人似懂非懂。
    “你?!也起来了?”当揭到最后一张的时候,赵瑾这才发现已经换了人。
    “瑾哥,这是什么呀?害得你竟然连觉也不睡了?”
    小乐见他已是一头一脸的汗珠,便濡湿了脸巾,替他擦擦,自是一脸心疼。
    “这是《周礼》第一篇:天官冢宰……”
    “天官冢宰?莫不就是现在的尚书令,左右仆射那些大官吗?”
    “正是,这天官冢宰,管理的就是朝廷大政及宫中事项……”
    “那这《周礼》就是所谓的三礼之一了?”
    “不错,儒家三礼:《周礼》、《仪礼》、《礼记》,这《周礼》正是其中之一,《周礼》又名《周官》、《周官经》,正是周代职官礼法、物名制度的集成……”
    “这不是科考的功课吗?莫非云心大师带来了南嘉开考的消息?”小乐不知道刚才临睡前他们几个把兄弟商量的事,只当云心要帮他返国谋一出路。
    “不是,小乐。”赵瑾把手抽回,重新铺上一张新的纨素:“源水有意立国练兵,大哥想帮他,那不就需要各种礼制政范了吗?所以找我把全套的三礼都默写出来,然后参照南嘉的政体官制,帮他设计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