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那都是他福晋给他积下的人情。</P>
说话的工夫,一行人到了御稻田。</P>
因海淀地势凹的缘故,海子比较多,可因为今春无雨的缘故,现下看着一块一块的御稻田也有了区别。</P>
挨着官道边上,水枯了的地方,看着稻子苗也稀疏矮小。</P>
离官道远些,水还有盈余的地方,稻子郁郁葱葱。</P>
康熙翻身下马,看着矮小的稻子苗。</P>
九阿哥道:“等抽穗的时候引水漫灌就好了。”</P>
康熙皱眉,抬头看了看天色。</P>
这还不到端午,就已经开始这么热了。</P>
不下雨,外加上天热,等到六月稻子抽穗的时候,这片御稻田还不知要干枯多少。</P>
这是在海淀,存水比其它地方多的多。</P>
换了其他地方,庄稼还不知会如何。</P>
康熙想着李光地递的直隶雨水折子,从立春以后,只下过两场小雨,地皮都没有润透。</P>
今年直隶大旱,不可避免。</P>
想要稳定百姓生计,就要扩大水田的水量,多多打井。</P>
直隶无雨,江南又雨水多。</P>
江苏从清明节后至今,下了十几场雨,长江恐有汛情。</P>
康熙面上多了几分忧色。</P>
九阿哥见状,就安静下来。</P>
这靠天吃饭,可不是要发愁。</P>
雨多了不行,雨少了也不行。</P>
可大清幅员辽阔,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每年报到朝廷的水灾、旱灾、蝗灾、疫灾等,总要几十件。</P>
这操心不过来。</P>
只要官仓的粮食预备的足足的,这天灾也没有什么可怕的。</P>
就是除了天灾,还有人祸……</P>
九阿哥想着通州仓跟京仓,都有人敢伸手,就晓得地方上的粮仓这“鼠吃虫蛀”也是少不了的。</P>
他忍不住开口道:“汗阿玛,这容易干旱跟水涝的地方,该多推广玉米,到时候直接收到官仓,不在市面流通,这粮食也就能攒下了,即便不好吃,可真要需要赈济的时候,总比陈谷子强!”</P>
康熙望向九阿哥。</P>
九阿哥在户部一年,都晓得官仓弊端,康熙当了四十多年皇帝,自然也晓得这个。</P>
他望向九阿哥,若有所思。</P>
九阿哥想要的就是大清安稳,大清安稳了,他这个皇子才安稳。</P>
要真是天灾人祸,逼得百姓造反,那后续还不知如何。</P>
他说了这一句,就不再说了。</P>
四阿哥试种过玉米,也晓得了玉米比高粱谷子更高产。</P>
只是之前种子数量有限,如今只在盛京与大凌河的官庄种了玉米。</P>
京畿就只有香河县种了。</P>
至于其他省份,还没有开始试种。</P>
九阿哥是个急性子,觉得这粮种推广太慢了。</P>
不过他也就是心中嘀咕两句,并不多言。</P>
不是他的差事,他不操那个心。</P>
父子两人看完御稻园,原路返回。</P>
等到小东门下马后,九阿哥直接跟康熙进了园子。</P>
康熙没有回清溪书屋,而是跟九阿哥一起踱步往回春墅来了。</P>
之前九阿哥就传话要接弟弟出去,宜妃这里已经叫人收拾好了行李铺盖跟两套换洗衣裳。</P>
现下,她正想着安排几个人跟十八阿哥出去。</P>
阿哥所屋子不多,人多了住不下。</P>
要不要晚上回来住,那样也省的阿哥所腾屋子。</P>
听到外头动静,晓得圣驾来了,宜妃忙出迎。</P>
“臣妾给皇上请安……”</P>
康熙亲自扶了,帝妃到屋子里入坐,道:“老五跟老九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