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弹指之间,数月匆匆而过。
三月的京城,天气已经回暖,河里的坚冰融化,清澈的河水再一次潺潺流动起来,大地上那一片片荒芜中渐渐缀上了一小片一小片的新绿,光秃秃的柳枝吐出了嫩芽,经历了漫长的寒冬之后,北方大地再度焕发生机。
龙岩峰和徐贞明在皇庄民兵队长的陪同下巡视皇庄的庄田,以了解情况。
海淀皇庄的老庄户们倒还谈定,去年冬季他们没有播种小麦,就等着到了春天种水稻和谷子了,但秋收后才加入的庄户们淡定不起来,一个个都是拧着眉头,神情愁苦。
去年冬天很少下雪。
很少下雪就意味着这个春天会相当干旱,他们种下的小麦得不到充分的浇灌,产量想有多好都难。
龙岩峰蹲在一片麦田里,看着返青的麦苗叹气:“以后就不要再种冬小麦了,浪费力气的玩意儿。”
庄户们苦笑:“不种冬小麦,我们能种什么啊?”
龙岩峰说:“种谷子啊,我给你们种子,产量比冬小麦高得多,也更耐旱。”
徐贞明说:“如果能用高产的谷子替冬小麦,那自然是极好的,问题是……公公,你有那么多种子吗?”
龙岩峰说:“现在没有,但到年底就有了。”对庄户们说:“尽力而为,不要有太大压力,能保住多少收成就保住多少,实在保不住也不要紧,收了小麦之后再种一季谷子就是了。”
庄户们明显松了一口大气。对农民而言,能多种一季粮食等于多一分活下去的希望,就算这一季冬小麦完蛋了,能补种一季谷子,他们也能将损失弥补回来,不至于被饿死。
远处,庄户们已经在忙着开垦荒地。那些荒地轻微盐碱化,干旱得很,哪怕修了水渠,想要灌溉也是相当困难的,所以一直没人理睬。但在龙岩峰的坚持下,庄户们还是趁着春播还没开始,将这片面积达到一万二千亩的荒地给开垦出来,准备用来种植油葵、甜高粱、籽粒苋,尤其是籽粒苋,一定要多种,皇庄那么多牲畜就靠它养活了。还有人在庄田中打井,这也是龙岩峰的主意,虽说耐旱作物确实很耐旱,但也不是一滴水都不用就能活下来的,打灌井很有必要。当然,打井的钱也是万历出的,这是他的皇庄,他不出钱谁出?
龙岩峰笑着问徐贞明:“老徐,接下来一个多月,我们可有得忙了,你的身体吃得消吗?”
徐贞明说:“老夫年纪虽然大了,但身体还算硬朗,你吃得消,我就吃得消!”
龙岩峰耸耸肩,不说话。接下来一个月里,他们要完成超过十几万亩田地的播种,其中水稻七万亩、谷子三万亩、花生两万亩、油葵两万亩、甜高粱一万亩、籽粒苋三千亩、红薯一千五百亩、土豆六千亩,这无疑是个庞大的工程,接下来一个月他们都将连轴转,根本就没有喘气的机会,龙岩峰真的很担心他的身体能否吃得消。不过这个倔强的老头说吃得消,那就没问题啦!
龙岩峰站起来,拍拍手,说:“趁现在水稻还没有开始播种,集中全力把小麦浇一浇吧,能有多少收成算多少,不过别抱太大希望……”
正说着,一名锦衣卫两脚带风地冲过来,叫:“龙公公,龙公公!”
龙岩峰问:“怎么了?”
那位哥们上气不接下气的叫:“耕牛……耕牛到了!”
龙岩峰一怔:“耕牛?”
锦衣卫说:“你去年不是向泰西商人订购耕牛吗?第一批耕牛运到啦!”
龙岩峰一拍脑门,这段时间实在太忙了,差点就把这件大事给忘记了!他兴奋地问:“那帮鬼佬把牛运到了?在哪?在哪?”
锦衣卫说:“运到天津了,就等着你去验收呢!”
龙岩峰飞快地叫:“杜黑子,跟我去一趟天津!”
杜松飞快地应了一声,让人去备马。
徐贞明一脸不可思议地瞪着龙岩峰:“泰西人……真的从海外收购了大量耕牛,运到天津来出售?”
龙岩峰嘿嘿一笑:“我管他是收购的还是抢的,反正运到了北直隶就是我的!老徐,皇庄的大小事务先交给你,我去一趟天津!”
徐贞明说:“快去,快去,尽快将耕牛运过来,等着用呢!”
龙岩峰点点头,返回庄子骑上骏马,带着一拨骑兵直奔天津而去。
天津跟北京一样,也是一座由军镇发展起来的城市。明初,大明在这里驻扎重兵,修筑要塞,以扼守住北京的海上门户,免得闹出被海盗顺着海河冲进北京这种大笑话来,“天津卫”之名由此而来。天津卫坐拥鱼盐之利,又是京师面向海洋的门户,地理位置可谓得天独厚,太平下来之后很快就变成了一座港口城市,每年都有无数财富从天津经北运河涌向京城,更有大量货物同样沿着北运河顺流而下经天津驶向大海,用“金山银海会津门”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这不,北运河刚刚解冻,天津码头便一派繁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