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砰砰砰砰砰砰!
砰砰砰砰砰砰!
密集到极点的枪声不断响起,三排火枪兵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倾泄火力,每隔三四秒钟就是一个排枪。由于烟雾太大,他们已经没有办法瞄准了,只能瞪圆眼睛,在军官的号令之下朝着前方模糊的人影开火,每一个排枪过去,总能听见一阵人喊马嘶的惨叫声。鞑靼人很努力地顶着弹雨冲上来,朝他们射出利箭,火枪手的盔甲叮叮当当的响个不停,不时有人四肢中箭,闷哼一声倒在地上。不过他们受的都是轻伤,以鞑靼骑马弓的张力,射出的箭命中四肢的话是很难致命的,而且这些火枪手四肢都肢了两层丝绸,羽箭无法穿透,被裹在丝绸之中,很容易就能将箭镞拔出来。
双方就这样不断对射,交换着人命。
但如果你能俯瞰整个战场,你就会发现,这样的交换是何等的不公平。鞑靼骑兵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才能进入骑弓的有效射程,射出手中的利箭,而且往往是射出这一箭之后马上被弹雨打倒,再也没有机会射出第二箭了。他们付出如此惨重的代价是才射出的利箭,绝大多数都让明军那坚固到极点的盔甲弹开,能造成杀伤的少之又少,而明军一个排枪过来,中弹的立马就倒,不死也得瘫个残废————以草原那悲催到极点的医疗水平,四肢挨一枪基本上可以跟这个花花世界说拜拜了,这是没有任何悬念的,唯一的悬念就是他会在挣扎哀号几天之后才咽气。
明军炮兵同样不畏惧那嗖嗖落下的箭雨,不停地装弹、开火。现在战场已经乱了套,炮兵很难再统一指挥了,所以他们是四门炮一个单位各打各的,看到鞑靼骑兵凑得近了就干他娘一炮。霰弹在这种近距离交锋中威力发挥得淋漓尽致,每一炮轰过去总要带走好几条人命甚至十几条人命,在距离炮兵阵地五十到七十米范围内,支离破碎的人马尸体层层叠叠,有些地方撂起了五六层。
敢战士则在军官的指挥下穿越方阵,将受伤的战士抬回方阵中心交给军医进行救治。方阵中心,几十辆被设计得特别宽大的四轮马车上,几十名身穿白大褂、戴着口罩的军医早就准备好了手术刀和麻药,学徒们则用烧开的水给各种器械消了毒。这些同样是龙岩峰搞出来的,原本戚家军也有自己的医疗系统,但是并不完整,也不算正规,龙岩峰花了一个冬天帮他们把这个体系给补全了。具体补全方法就是请名匠设计了一套做手术必须用到的刀具,花大价钱聘请了一些在这方面颇具实力的大夫作军医,对他们进行培训……比如说天天拿弓箭或者火枪射猪羊,打成重伤然后让他们救治,把军医整得都快精神错乱了。显然,他对军医们的培训是很有效的,一名名伤兵被抬下来,送上马车,立即灌几口麻药,昏睡过去,然后就是拔箭头、清创、止血、缝合伤口,一条龙服务,麻利得很。
至于长矛手……基本上没啥事情,就握着长矛排着整齐的队列傻看着火枪手跟鞑靼骑兵打个不停。
千夫长特特越打越恼火,越打越胆寒。这些该死的南兵,盔甲也太精良了,鞑靼勇士射出几十支箭都不见得有一支能对他们造成伤害!而且他们沿河边列阵,他的部下也没有办法从两侧绕过去————这一绕就绕到河里去了————只能正面跟这些火枪手对射,这对他们极其不利。更加悲催的是,这一带地面比较松软,战马的速度大受影响……可以说,一切不利的因素都在他们这边了,这叫他怎么打!
嗖嗖嗖嗖!
砰砰砰砰砰砰!
又是一轮火枪与弓箭的较量,羽箭与铅弹对穿而过,乱纷纷的飞向各自的目标。对比很强列,被射中的明军士兵只倒下寥寥数人,鞑靼骑兵则倒下了一大片。
轰轰轰轰!
方阵东侧,四门灭虏炮同时开火,近二十名气疯了,扔下弓箭拔出弯刀朝炮兵阵地冲去的鞑靼骑兵被打得腾空而起,四肢尽断,战马更是被打成了马蜂窝,惨不忍睹。这血腥的一幕终于让特特崩溃了,他下令亲兵吹响撤退的号角,自己率先逃了回去。号声一响,鞑靼骑兵如逢大赦,争先恐后的往后逃,明军火枪手又狠狠的撸了三个排枪夹道欢送,就连明军炮兵也慷慨的赏了他们一个集火齐射,恭喜他们脱离苦海。
随着鞑靼骑兵撤退,枪炮声震天动地的战场暂时沉寂了下来。从河面吹来的风吹散了硝烟,大家惊讶的看到,在距离火枪手阵列二十余米的地方,人和战马的尸体横卧一地,密密麻麻的,鲜血在地面积起一汪又一汪,一些一时未死的鞑靼骑兵在血泊中痛苦地蠕动着,呻吟着……整个战场俨然血海炼狱!
骆尚志乐得合不拢嘴:“火枪手打得很好啊……这火枪很好用啊,打得鞑靼人基本上都没有什么还手的能力!”
吴惟忠说:“可惜他们无法抵挡骑兵的冲击,否则我们就不用配备长矛手了,清一色的火枪手,火力倍增,杀伤效率更高!”
龙岩峰低声自语:“其实他们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