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陈卿不忍发小受欺 怒砸官仓偷放粮米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少粮食尽管拿去,出了事算我的。”
    这下可把袁广几个人吓坏了。比起刚才有陈卿这位他们眼中的官爷罩着,可以痛打几个临时工,这私开官仓等同于偷盗官府,那可是死罪。弄不好要杀头的,于是三人你看我我看你,犹豫不决,谁也不敢动手。
    陈卿见几个伙伴畏畏缩缩的样子,边摇头叹息边大步走上前去,拿起几块石砖,一把砸开官仓锁头,推开大门,从中扔出一袋麦子,直接丢到他们面前,大声道:“都给我拿着,官仓是我打开的,粮食是我拿出来的,官府追究下来也是我的事情,你们都无需担心,放手拿就是。”
    三个人面面相觑,想想事已至此,横竖是活不下去了,不如豁出去。王廷录在三人中胆子最大,只见他大吼一声冲上前去,随陈卿进入仓内,拿起仓库内几个破布袋就开始猛装起粮食来。袁广和贾大头见状,这才冲过来,无所顾忌的加入到装粮食的队伍中。
    天终于要黑了。
    回到家,陈卿简单说了下这几天去了趟潞州城,不能踏入州城的禁令在姐夫的运作下已经解了,又简单说了潞城县首富申家要在县城设粥棚发粮米的事情。
    陈曩和杨氏高兴的直掉眼泪,连夸张知道是个好女婿,又说这申家真是个大好人。
    可他们并没有高兴太久,陈卿就沮丧着脸,将白天私自开仓拿了粮食,殴打税员的事情也跟家人说了。
    这下可把陈琦吓坏了,脸色大变,急的在地上四处乱转,嘴里嘀咕着:“完了,完了,这下真完了,这可是死罪啊,你个臭小子这下闯下大祸了。”杨氏更是在一旁抹起眼泪。
    陈卿却似乎毫无悔意,赌气道:“我本来就不想干了,这下好了,要死要活,儿子认了。”说完进里屋一头栽到床上。
    时间似乎过去了很久。
    见陈卿连晚饭都没吃,陈琦来到里屋,坐在床头,安慰他道:“卿儿别怕,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顶多就是个革职,你正好不想干了,也倒成全了你。”
    陈卿默不作声。
    陈琦继续说道:“我儿,为父知道你不容易,都是我虚荣心作祟,非得把你往这火坑里推,为父何尝不知道如今这世道,当官的没几个好东西。唉!”他说着说着声音便沙哑了起来。
    良久,陈卿怕父亲难过,这才叹气道:“这个不怪父亲,只是这朝廷怎会如此无道,百姓都这样了,这些贪官污吏仍旧是不肯放过,前些日子,我拿着黄册和鱼鳞册,和去年对比,有些人家的田税又加了不少。”
    他越说越气愤:“明明就是旱灾,不减税也就罢了,还加。狗日的官府是一点活路都不给我们啊。”
    陈琦无奈的直叹气,半晌道:“我听说,咱这大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就是穷苦百姓出身,父母兄弟都是被活活饿死的,所以开国当初就曾下令在全国建立义仓,又制定了赈米之法,规定灾年给予百姓免税,发放粮米。唉,我也想不明白,怎么如今怎弄成这样了。”
    陈卿冷哼道:“这有什么难以理解的,朱元璋是穷苦人出生,可他的子孙们不是。自小生长在宫闱之中,哪里受过什么苦,哪里还管下面百姓的死活。还有那些贪官污吏,那更是吃人不吐骨头。”他说着想到了那个潞城县的县令胡郜,一想起那张脸,他就恨得牙痒痒。
    陈琦对此似深有感触,叹息道:“这就是我今年一再不想干这个里长的原因,总感觉自己是官府的走狗帮凶一样,成了他们祸害百姓的工具。”
    陈卿道:“可惜这种活儿不能辞,不然一并辞了,图个安生。”
    陈琦重重的叹了一口气,陈卿还要再说些什么,看到父亲那双苍老的、布满血丝的眼睛,也就说不出来了。
    许久,陈琦拍拍他的肩膀,正要离开,陈卿沙哑的声音又问了一句:“爹,我听袁广他们说,咱村如今又饿死十多个人了,是真的吗?”
    陈琦泪水在眼里打转,叹息道:“光每天稀汤寡水嚼菜叶,不饿死才怪。”
    他说着回头看了陈卿一眼,黯然道:“今天上午你娘一个远房亲戚来咱家借粮食,你娘只是说了实话,说咱家如今也快不成了,那人便以为我们舍不得给他,赌气走了。后来听你弟弟说,他回家居然上吊死了,跟着老婆孩子也跳进了家里的枯井……死了。”
    他说着说着,声音越来越小,越来越凄凉。
    随后,里屋传来陈卿的哀嚎声,十里外都能听到。
    关于明朝义仓之弊,当时,有位潞州本地文人曾写过一首《义仓行》:
    圣主聪明心似烛,九重照彻流亡屋。
    绸缪未雨义仓修,岂待凶荒嗟半菽。
    尔来水旱蝗南飞,有司讳荒报秋熟。
    黄河紫塞转输频,公征私派追呼逐。
    十室九空升斗难,新丝新谷剜心肉。
    夏遭亢旱米如珠,里巷何曾沾斞斛。
    官吏分肥士女饥,空对仓门掩袖哭。
    一利谁知百弊生,徒忆标枝与野鹿。
    今之捐粟无乃同,不知又果何人腹。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