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续问道:“那个王琳呢,可曾打听到,他现在做什么?”
陈奉道:“打听了,这人依旧是沈王府长史,只是如今的沈王是他曾经的主子,两人正好狼狈为奸,所以此人如今在潞州可谓只手遮天,更加肆无忌惮了。”
“那胡郜和黄柄呢?他们过的怎么样?”陈卿冷然问道。
陈奉清清嗓子,大声道:“胡知县,糊涂蛋,贪赃枉法啥都干;黄主薄,黄鼠狼,专偷百姓救命钱……这是潞城百姓编排的顺口溜,老百姓对他们早已经恨之入骨,你说呢?”
“好,很好。”陈卿默默的听完,神情冷漠,一双拳头握的紧紧的,恨声道,“前面两个人,尤其是那个王琳,派人给我盯住了,锦儿的仇我一定要报,早晚有一天,我要让他们血债血偿;后面两个人也给我派人盯着,拿了不该拿的东西,早晚剁了他们的手脚!”
他说起这句话时,脸上冷冰冰的,便像是变了个人,那种感觉就连陈奉看着都有些害怕。
他可能永远无法理解,哥哥怎么会一夜之间变成这个样子。
兄弟俩边说着边沿着细窄的山路慢慢向山下走去。
……
太阳出来了,照在人的身上,暖暖的,空气中的水雾渐渐散去,眼前豁然开朗,一片片山林土地,一个个充满活力的村子开始呈现在他面前。
在陈卿等人的带领下,经过两年多的辛苦开垦,如今谷堆地一带已经可以说是田连阡陌,鸡犬之声相闻,加之大旱之后一直风调雨顺,这里的收成也一年比一年好,偏又不用纳税,很多百姓自然豁出命的干,那些当初被逼的活不下去的贫苦百姓,做梦都没有想到,在这里竟能把日子重新又过得红火起来。
后来闻讯前来投奔的四方流民越来越多,很多甚至从偏远的河南跑来,陈卿是来者不拒,来了就给安排土地生产,流民们千恩万谢,比本地人更能吃苦,在大家的辛苦劳作下,谷堆地到七子沟无数荒芜的土地被开发出来,就连山间甚至山上都被他们开出来一块块梯田,百姓们能够吃饱,自然感恩戴德,无形中早已把陈卿当成了这里的领袖,陈卿也因此在百姓中有着极高威望。
去年秋收之时,山上不知哪里来了一批土匪抢劫百姓的粮食。陈卿自告奋勇,带领他的本家兄弟,又在前来投奔的百姓中招募了一些壮丁,一马当先,前去讨伐,将那帮土匪大败,帮百姓夺回了粮食,从此更是声望大振,这里后来再没有土匪前来骚扰。
为了以防万一,时刻保护大家共同的建设成果,陈卿借此机会当机立断,在流民百姓中招募了一些身强体壮的汉子,组成了一支一百人的护卫队,而他则当仁不让的被推举成了这支队伍的首领。
如今他们已经控制了谷堆地到七子沟方圆五十里内的土地,周围几十个村寨连成一片,等同于占据了青羊山大半个山头。
为了提高干农活的效率,同时让大家紧紧抱成团共同应付随时可能到来的风险,陈卿又把大家集中起来,规定这些新恳土地不再是谁垦荒归谁所有,而是大家一起垦荒,一起种,今后所有农活儿都一起干,谁家有事都互相帮忙。
如此一来,百姓们都被捆绑在了一起,从春耕到秋收所有的土地都集体耕作,集体收获,收到粮食后再统一交给陈卿在村子里建立的仓库,由他根据每家人口多少分配当年的口粮,百姓们拍手称快,欣然接受。
这日,大家一起刚完成了周围最后几亩田地的耕种,一从地里回来便马不停蹄的来到了谷堆地村后半山腰上一个石头垒成的大院里,参加一种仪式。
这仪式通常只在春耕和秋收结束后举行,以祈望和庆祝丰收。护卫队成立后,在陈卿提议下,仪式上又增加了新的内容,就是各位兄弟演练展示武艺,村民们则表演各自的绝活。
每到这期间,陈卿所在的院子周围便很热闹,不大的地方,有耍枪弄棒的,拉弓射箭的,摔跤格斗的,唱戏说书的,整个山上好不热闹。
看到陈卿和陈奉从山上走下来,早有人将他们迎到村子中间,给陈卿抬上来一把竹木椅子,让他坐在中间,陈奉则被要求必须表演一个节目。
这家伙似乎早有准备,满口答应着边从怀中拿出一本厚厚的书,大摇大摆的走到了村民中间。这本书在场很多人都熟悉,便是当时认为山西太原府人罗贯中所著的《水浒评传》。
该书自弘治前后便开始出版发行,通过说书人的演绎,很多故事在此时已经是家喻户晓。
陈卿当初在县衙做事,有一次在街头无意间看到这本书,便买了下来,后来来到谷堆地也随身带着,被陈奉看到,非要缠着给他讲讲,没想到这小子虽然大字不识几个,却有极强的记忆本领,很多章节一听便能记住,对书中内容也常常发表评论,还暗自把他们如今的所作所为和当年梁山做一番对比,甚至私下里说出青羊山便是梁山这样的话,惊人之语常让陈卿头疼不已。
听说他居然要说《水浒》,大家的眼睛都齐刷刷看着他,充满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