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巡抚于谦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这余吾驿本是一座千年古驿,从汉代开始这里便是山西河南两省的通衢要道,北可入云中,南可达中州,而余吾之名便是屯留县的古称。这周围有绛河,是浊漳河南源最大的一条支流,漳河南源便始于屯留、安泽交界处,盘秀山西北,屯留张店镇烟火沟,向东北方向流经八泉、七泉、西石、张村等村,在张店镇张店村南与北源汇合。绛河因此自西向东,横贯屯留县全境。”
    从离开余吾驿开始,一路上不苟言笑的申经话才开始多了起来,不时主动向旁边的陈卿介绍起这周围的风土人情。
    陈卿在聊天中知道他并没怎么读过书,更加惊讶于他懂这么多。申经说他自幼便随父亲经商在外,足迹几乎踏遍了本地的山山水水,对各处的地理历史,风土人情都略知一二。
    陈卿表示受教,突然想起什么,于是抬头问道:“既然这样,我正好有个问题想要请教申大当家,刚才路过余吾驿时,我看那驿站大门上的匾额写的颇有气势,你可知那是出自何人之手吗?”
    他原以为出身商贾之家的申经对笔墨这些定然没那么了解,没想到他闻言瞪大眼睛看着他道:“陈大人不愧读书人出身,果然好眼力,一眼便看出这匾额用笔气势非同常人。不瞒你说,我第一次看到时也很惊讶,问了家父才知道,原来此匾乃是我大明有名的好官,于谦于少保所书啊。”
    “什么?于少保?”陈卿闻言猛地一勒马缰,忍不住回头望望,愣怔半天才回过神来道,“你说的于少保,可是正统年间,土木堡之变后力挽狂澜的那位于大人?”
    “正是于大人啊。”申经点点头道。
    “我的天,真的是于大人。”陈卿顿时激动起来。
    “我从小就听说书的说,这位大人可是咱大明立国以来少有的好官,还是个英雄,当年土木堡之变,蒙古骑兵南下,大明50万精锐之师几乎全军覆没,连英宗皇帝也被俘。国难当头如果不是他,大明很有可能和前宋一样只剩下半壁江山,我们这些人说不定如今就都活在蒙古铁蹄之下了。”
    他脸上透出一种见到偶像般的兴奋:“真没想到,在这穷乡僻壤的地方,怎么会看到于大人的墨宝。”
    “这你就有所不知了。”申经徐徐道,“我听我爹说过,原来于大人从宣德五年到正统十三年,曾以兵部右侍郎的身份巡抚山西河南两省,前后十九年,为官清廉,爱民如子,在本地深受百姓爱戴,连山野小儿都知道他的名字。
    作为晋豫两省的最高行政长官,听说他常把一年对分为二,冬春两季驻太原,夏秋两季在开封。每年“三晋冲寒到”,要回山西;“中州冒暑回”,要去河南,一年至少要两次翻越太行山,在咱们眼前这条驿道上行走了不知多少次。”
    “原来是这样!”陈卿恍然道,“难怪他能有机会给余吾驿题匾额,你也说这驿站是北上南下的必经之路,想来于大人当年一定在余吾驿停留过,说不定正是他们驿站的人久仰大人威名,请于大人题写的匾额也有可能。”
    申经点点头,油然道:“岂止是停留过,于大人还曾在余吾驿留宿过啊。你刚才进了驿馆,可曾注意到馆内墙壁上至今留存着一首诗,题目是《余吾驿壁》,这首诗便是于大人写的,我都能背下来。
    陈卿努力回想刚才和朱勋潪在馆内说话时的场景,馆舍墙壁上恍惚是有什么题字,他却没怎么在意,赶忙追问写的什么。
    申经徐徐咏道:“行过虒亭望潞州,四围山色远凝眸。风尘滚滚迷官路,烟雾茫茫罩客裘。龙跃天地云气合,鸡鸣野店曙光浮。停车暂宿余吾驿,一夜无眠不到头。”
    “好,好诗!”陈卿刚听完便禁不住赞叹道。随之又想起了什么,长叹一声道:“可惜啊,于大人这么好的人,后来却被小人害死,真是天下冤之,也不知道英宗皇帝怎么想的,如果没有于大人,他可能会落得跟宋朝的徽宗钦宗一个下场。”
    申经也长叹一声:“是啊,前有岳武穆,后有于少保,说是死于小人之手,其实哪个不是死于皇帝本人之手,一样的功盖社稷,一样的位高权重,想要杀他们,没有当朝者的意思,谁有这个本事。兔死狗烹,自古如此,变换的是朝代,不变的是这君王之心!”
    听完他的这番评论,陈卿讶然的注视他良久,半晌,双手高高拱起道:“原来申当家不仅生意做的好,对世事人心也有如此深刻的见解,枉我读了几年书,这样的道理我还是头一次听说,真是受教了。”
    在他们的聊天声中,庞大的车队悄然驶出屯留界,向着襄垣县方向进发。
    一路上陈卿和申经不时聊起于谦当年在山西的德政,从他那里听到很多从没听过的故事,对于谦更为敬重。
    “真没想到于大人居然在余吾驿站留宿过。唉,早知道我刚才真该回头再进去驿馆内看看,只顾着说话了。后悔啊后悔。”
    申经见他一脸失落的样子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