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雁门关外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这五千石粮食花了多少银子。”
    “连车马在内差不多七千两吧!”
    “怎么这么多的,不是说三千……”
    “这粮价,越往北边就越是贵,斗米都要一钱了,比咱们那里都要高出一倍,何况跟中州比了。”申经解释道。
    陈卿听着更加不舒服,心想道,这样一来,申家为给王爷补上那五千石粮米,足足花费了比之前两倍多的钱,这还不包括运输这些的。
    “你刚才说,那个镖局,他们已经赔偿过了,是什么意思?”半晌,他摇摇头再次问道,“那天晚上我一直都在,看他们身上也没那么多银子啊,有的话早让劫匪一并抢了去了,难道……”
    刚准备躺下的申经蓦地回过头来,,一双眼睛布满凄楚的看着他,半晌,慢慢道:“五十二人出镖,十四人活下来,三十几条人命,难道不是赔偿吗?”
    陈卿闻言一震,半晌,紧握的拳头不觉沁出汗来。
    ……
    “我这是怎么了?”
    那一夜,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睡不着。
    想着那些镖师遍体鳞伤的样子,那一双双疲惫却刚毅的眼神,他觉得很惭愧。
    自己也是护卫出身,一向同情弱者,如今这是怎么了,他们连命都豁出去了,我怎么还会觉得他们应该赔偿损失,什么时候我开始站在了这种角度考虑问题……
    不知不觉中,他觉得自己,变了。
    ……
    短暂的歇息后,大队车马再次向北进发,又经过十天的行程,他们终于抵达大同地界。
    “前面就是代县雁门驿!”一条宽阔的黄土大道上,申经向前扬鞭一指,意气昂扬道。
    “雁门……”陈卿默念一句,“可是《杨家将》中的那个雁门吗?”
    “没错,雁门关离此不过四十里!”
    陈卿闻言心中一凛,抬眼望着远处苍茫的山峦,面色神情顿时肃穆,想起自诩为杨家后人的姥爷从小跟他讲的那个故事,不由得念道:“雁门关,雁门关,杨家儿郎战边关,血染征袍透甲还,满门忠义千古传!”
    “申掌柜!”他忽的转过头来,拱手向申经道。“一路走来我也没求过您什么,今日过雁门,能否稍歇息半日?我想去看看。
    “当然可以,我也正有此意呢。”申经笑笑,拍马到他跟前道,“我稍候安排下,陪你一起去!”蓦地又想起什么,到他耳边道“不过听说那里驻兵很多,咱只能远距离看看,断然不能靠近的,不然很有可能被当做蒙古细作给捉了。”
    陈卿重重的点点头。
    两匹快马飞驰在这黄沙漫天却广阔如草原般的土地上,向着前方一座似是雄踞在天边的雄关靠近,这种感觉让陈卿有一种从未有关的爽快,也点燃了他心中似乎早已熄灭的那股豪情。
    二人在一座似已荒废的古堡前勒马站定,慢慢靠近关前不远的一处山丘,此时正当夕阳西下,霞光染照着四野一片金红,远处似乎有马嘶战鼓声传来,令人感受着这萧瑟春风的阵阵寒意和着边关战场的无尽豪迈。
    当在山头立定,陈卿勒住马缰,极目远眺,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他默默吟咏着,语调平和,意态飞扬,让旁边的申经看的都呆了。
    “陈大人可是不由得产生一种英雄壮志的气概?”他慢慢靠近他身旁问道。
    陈卿好半晌才把视线从远方移回他这里,长叹一口气道:“我是想起了小时候,我经常听我姥爷讲起杨家将的故事,想当年这里曾是辽宋征战的主战场,杨家儿郎舍生忘死,杀敌报国,多少故事至今流传,怎不让人感慨。”
    申经也感叹道:“是啊,一曲杨家将,多少传奇事,我听说这雁门关自古便是边塞异族进入我中原大地的前线,古往今来不知这里发生过多少战事,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
    陈卿的思绪再次投向远方,半晌回过神来,慢慢道:“我母亲便是姓杨,我姥爷当初便是大槐树移民的时候,从太原逃到的潞州大山里躲了起来,娶了一户山里人家的闺女,便是我姥姥,姥爷小时候常给我们讲杨家将的故事,说我们也算是杨家后人呢。”
    “是吗?”申经用惊异的目光重新打量他一遍,随之拱起手道,“难怪了,我听说陈大人文武双全,小小年纪便在王府做了六品官,由此可见英雄气概,果然不愧为杨家后人啊。”
    陈卿高兴的点点头:“是的是的,我身上也流着杨家的血呢。”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