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翻天覆地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中不乏某些不明所以,单纯被煽动的游侠,陈冲安排王越给弄到阎王殿里面改造,能收的收了,不能收的就教训一顿放了。
    现在的阎王殿在青州一地是地下世界的一霸,黑白两道通吃的庞然大物,明面上是因为跟青州刺史龚景的合伙,其实龚景已经死的不能再死了……
    既然开始了检验成果,陈冲也不停歇,直接跑到了试验田的所在地,发现里面的杂交小麦已经初见成效,杂交水稻也开始了实验,只是因为水稻的种类实在是太少,择优培育的空间太过狭小了,陈冲马上推广杂交小麦的种植,预计能够提高三成的收成。
    其余的植物都没有能够取得多大的成就,陈冲也只能无奈的把原本的推广计划的推迟,但心中也更加坚定的要把九年义务教育给执行下去,这群人的文化素质太低了!
    选种育种都只是照本宣科的跟着陈冲原本的步调在走,一点点的改进创新都没有出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更是无稽之谈,看着那些老农在那里一板一眼的教导后辈洒多少水,放多少肥料,就差弄本教材,一字一句的背诵全文了!
    转过头来,陈冲又跑到了研究院那边,北海的动荡已经开始影响了这里的研究工作,也幸好陈冲当初选址将它放在了北海的郊区,人员的家眷也大多搬到附近居住,依靠着试验田自给自足。
    水泥的烧制看来是烧不出来了,不知道是石灰石的问题还是温度的问题,反正烧出来的都是一个个的结石,即使弄成粉末也不是后世的水泥,粘度差的太大,如果说后世的水泥建筑用是强力胶粘合的话,那这个勉强够得上用普通的胶水粘合的强度。
    但是总体来说比只用黄泥稀释之后作为粘合剂要好得多了,陈冲让人大量生产,准备用来加固城墙等防御设施,大战将起,时间可不等人!
    另外的成就就是成功的研制出了连弩,虽然只能五连发,也足够让张郃等大将争破了头,当然产量不可能高到哪里去就是了……
    这一次随着刘辩回来的还有十几个纸匠,蔡候纸的工坊已经建立,陈冲让他们改用竹子作为原材料,开始了研发工作,对于成果,陈冲只能说拭目以待。
    说到刘辩,刘辩在北海的宫殿已经开始动工,热热闹闹的奠基仪式和热火朝天的工地背后隐藏的是府衙周边的居民的血和泪,跟随着刘辩排除万难来到北海的不仅仅只有忠臣,还有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的小人,也可以说是风险投机商人。
    他们为了讨好刘辩,通过各种手段,威胁、抢夺、偷盗、刺杀、收买……想得到的,想不到的手段都上齐了!
    孔融得知之后联合大臣上书弹劾这些小人,刘辩却是不为所动,甚至嘉奖这些人,最后孔融等人只能失望的离去,陈冲将这些全部都看在眼里,漠然视之。
    刘辩见陈冲不闻不问,更加肆无忌惮,不仅仅将陈冲定下的商税等制度改革,更加是增添了数十项苛捐杂税,将北海的税收从三十税一改为了十税一,民众怨声载道,卢植等人多次上书劝说,结果换来的是变本加厉!
    强征民夫,以莫须有的罪名收缴了许多商家的私有财产,更是大肆遴选民女进宫,刚刚开始建造的宫殿还没有看见雏形,宫女就多达五百,反抗的,抱怨的各种理由收进牢狱的人更是填满了北海的大牢,北海的商业、农业、人口等大幅度倒退。
    最可怕的是,刘辩推翻了之前订立的俘虏立功制度,将原有的黄巾俘虏和刚加入的山贼俘虏都当成了免费的劳动力,随意的打骂使唤,盐场和铁场等地方的俘虏渐渐的暴躁,蠢蠢欲动!
    卢植等人看着繁华的北海日渐破败,痛心疾首,孔融更是悔恨交加,书院被撤换成了天子的避暑园林,大片的农田被强行征收做猎场,民众流离失所,纷纷逃离北海。
    眼看着北海就要在短短一年间回到解放前,孔融连同卢植等人请求陈冲回朝,清君侧!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