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作用下,三棱箭镞争先恐后往垛口砸去,发出嗖嗖的响声,箭簇射在坚硬的水泥上,溅起阵阵火花。
城头铳手淹没在一片箭雨中,垛口后面想起一阵惨叫声,很多铳手被箭簇射中要害,闷哼倒地。
三轮重箭覆盖后,正白旗,镶黄旗白甲兵开始登城,成百上千支挠钩高高抛起,落在棱堡垛口,一架接着一架的云梯搭在棱堡两边。精锐白甲,巴牙剌们,嘴衔顺刀,手持盾牌,或用挠钩,或用云梯,攀援而上。
城头幸存的明军铳手早已精疲力竭,他们已经连续战斗三个时辰,很多人身上带着箭伤,城头堆积的尸体根本来不及收敛。
见清军就要登上城来,这些残存的铳手,炮手们,挥舞刀剑,疯狂砍剁扔上来的挠钩,合力推倒云梯。
一些被红衣炮震晕了的明军,这时从废墟中爬起,捡起石块,或是顺刀,拼命砸向源源不断登城的清军。
城头预备好的滚石,金汁,在对面红衣炮轮番射击下,早已被破坏殆尽,而被朱由检一直报以希望的明军长枪兵,也在炮击中伤亡惨重,还能站起来的,都已来到城头,准备和建奴做最后一搏。
朱由检放下潜望镜,抓起九五式步枪,抱起一箱手雷,回头对手持自动火器的中卫军道:
“该咱们上了!王承恩,把朕的火焰喷射器扛上,你们几个,都带好各人武器,弹药,跟朕上城杀鞑子!“
后水尾天皇宽永二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江户。
后世人口学家在考证十七世纪日本都市人口变化趋势时,必然会注意到发生在后水尾天皇宽永二十一年,也就是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冬季发生在日本都城江户的人口变化曲线。
如果用图像予以表现的话,这张图就是一个悬崖,通俗点说就是断崖式下跌。
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不难考究,那便是人相食。
准确来说是因为在这个冬天,日本江户出现大规模人吃人现象。
或许这次人相食事件就是后世霓虹国动漫东京食尸鬼的滥觞。
追随整个事件起因,就不能不提到一个人。
那就是大明镇抚司指挥使——平虏候李若琏大人。
正是由于此人十个月多前在长崎港掀起的小小蝴蝶效应,一阵清风经过发酵,到宽永二十一年十二月初,终于演变为超强台风,肆掠岛国全境。
截止十二月份,南起伊豆群岛,北至库页岛,皆为倒幕战火波及,战争之规模,较数十年前的关原大战有过之而无不及。
效忠于幕府将军的军队在全国各地不断遭到反叛者攻击,叛军自称倒幕派,倒幕派皆为对德川幕府极端仇视的人群,主要包括:
岛原之乱中没被德川家杀光的天主教徒,以长崎奉行为核心,不甘遭受幕府压榨的西南强藩,还有在德川幕府统制下食不果腹无尊严无地位的农民。
作为三代幕府将军,真夷大将军,面对叛乱,德川家光并没有表现出爷爷德川家康那种变态的隐忍。相反,他行事鲁莽然而能力平庸,不愿效仿德川家康,在重压之下,做一个龟孙。
他采取极端强硬的政策,其中主要包括,严酷镇压倒幕派,同时延长前来参觐交待的大名们的滞留时间,向各藩追缴房产税,由于后面这些政策,直接导致大量原本中立的大名也开始反叛江户。
至于德川家光为何如此行事。
有传言说是因为近亲通婚导致此人智力低下,天皇的医官,一位后来参与倒幕运动的荷兰神经科医生则表示,那是因为幕府将军的爷爷德川家康便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
当年,曾有德川家光能否胜任大将军的疑问,并在江户政坛引起了广泛的争论。
不过现在已经没有任何疑问了。
因为这位三代幕府将军,即将把他爷爷留下来的基业全部摧毁。
德川家光昏招迭出,先是通过兰学家安倍三狼与荷兰断交,并将驻守江户,大阪,京都的东印度公司职员,兰学家全部逮捕,并威胁东印度公司交出赎金。种种迹象已经表明,倒幕派在长崎等地的叛乱与东印度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然而将军的要求却被东印度公司果断拒绝,他们不仅不缴纳赎金救人,而且威胁德川家光,将会从印度调集舰队炮击江户。
站在荷兰人的立场上,支持一个封建半开化的武断将军,显然没有太大前途。
恰恰相反,具备现代商业意识的叛军首领,马场利重先生提出的构建大东亚商业圈计划,对荷兰人具有很大吸引力。
利用岛国过剩的劳动力,在中国土地上广泛种植茶叶,烧制陶瓷,生产丝织品,垄断全球市场。
当然,东亚商业圈计划的前提是先征服明国,占据中国,不过在日本人与荷兰人看来,这并不是不能现实的目标。
在拒绝封闭顽固的幕府将军无理要求后,驻守